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文章。(60分) Spring book是澳大利亚一个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文章。(60分)

Spring book是澳大利亚一个草原的名字,那里的草儿都长得特别好,所以那里生长着的羊群规模越来越大。随着羊群不断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走在前面的羊群总能够吃到草,而走在后面的羊群总是只能吃剩下的,于是后面的羊群在前面羊群吃草的时候就会跑到队伍前面,就这样,羊群为了争夺食物,都不愿意落在后面。

羊群开始不断地往前奔跑。刚开始的时候,跑在前面的羊群还会知道停下来吃草,但到最后,所有的羊都知道:只要想吃到草就要拼命跑在最前面。这样在Spring book草原上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壮观的场面,羊群都朝一个方向不停的奔跑。Spring book草原的尽头是一个悬崖,羊群跑到悬崖边缘也全然不去理会,于是整群的羊就往悬崖下跳。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例文】 贪念是一片悬崖 在澳大利亚,有一片肥美的草原,每当羊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一种奇怪的现象:大批的羊争先恐后地跳下草原尽头的一片悬崖。 这些羊为什么要自寻死路呢?它们又不是瞎眼,不可能没有看到眼前的悬崖。那么,又是什么蒙蔽了它们的眼睛呢? 动物学家是这样解释的,蒙蔽它们双眼的,正是草原上的青草。它们为了吃到更多更好的青草,一只只羊都不甘落后,都想赶到羊群的最前头,吃到最鲜嫩的青草。于是,为了那一点青草,为了那一点口中之福,出现了一只只羊你追我赶的壮观场面,即使自己已身处悬崖的边缘,心中想到的、眼里看到的,还是那点青草! 把羊群引向悬崖、走上绝路的,只是那点青草。 相对于人生来说,那点“青草”不正是我们心中的贪念么?贪念本身就是一片悬崖啊! 从一开始,羊只是为了贪吃一点草,但最后却“吃”了自己,是贪念把它们推向了悬崖。 人是高级的动物,受过高等教育,会思考,有自己的想法,似乎不会像羊这般了,但是人们也常常犯错。在很久以前,世界各个国家打战是为了争取土地,争取权利,是为了要统治全世界。这一切为了什么?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想法,为什么要统治世界?就是因为贪。 人们的贪念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以前大战失去数百万条人命和数不清的财产损失,难道那些一文不值吗?可能人们认为那是以前的事,那看看现今的社会吧!兄弟为了争取父亲所留下的财产而发生冲突,甚至于发生凶案,这就是贪钱。可见人的贪念是多么恐怖……我说这些并不是说贪念不好,比如学生贪念自己有个好的成绩,这可就是上进了。只是有时,人类愚蠢地把它应用在错误的地方。比如说在对金钱或名誉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依照每个人的能力获取相等份额的回报,来逐步达成理想。一个乞丐,他最大的追求是什么?是每天都能吃饱。一个流浪汉,他最大的追求是什么?是能有个安乐窝。一个普通人,他最大的追求是什么?是赚钱养家。 但当我们打破了这样的格局,有了不切实际的追求,那么除了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以外,自己感受到的也只有疲惫和痛苦。“贪”字背后隐藏的往往就是“贫”字。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他被财富所拥有着。金钱和权势,我们说都要量力而为。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的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不要因为那一点点的贪念而影响了你前进的步伐。要学会感谢上苍赐予我所拥有的,同时也要感谢上苍命里注定我所没有的。  其实贪念是每个人都有的,谁都喜欢占有,但是你拥有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得到了这个,就失去了那个,总会有遗憾,总会有不舍,那就要珍惜你现在所拥有的,因为是身边的人或者事,才会给你最真实的感觉。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写材料作文,要认真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来,并以此为中心作文。写作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构思: 从草原的角度,可以提炼(1)社会需要和谐,资源需要共享,(2)竞争必须管控,有序进行,无序竞争只会导致共同灭亡。 从羊的角度,可以提炼(1)戒贪,贪念是一片悬崖,(2)时刻牢记生活的根本、目的,不能偏离根本。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高三了,一位老师对工作很负责,教学水平也很高,只是有时作业布置太多,部分同学因此对他有意见。假如你是本班班长,该怎样向这位老师反映同学们的意见?该怎样做好同学们的工作?

要求:符合情境,语言得体,富有说服力。(4分)

1.你对该老师说:                           (2分)

2.你对同学们说:                              (2分)

 

查看答案

欣赏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做题。(6分)

满分5 manfen5.com

1.描述画面内容。(4分)

2.请用简明的文字揭示漫画的寓意。(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如此新锐如此保守

云也退

①我手机里一直存着个电话,“汪爷”。那是汪景寿,我向他问起他最熟悉的朋友之一。“你说马季啊,现在也少联系了。马季存了十多个自己写的新段子,他不想拿出来,等以后再说。”

②马季为何怠于抛头露面了?汪爷说,他厌恶如今的风气。属于马季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要办相声晚会,摄像机镜头四面八方扫过去,扫不到一个连鼓掌都透着整齐、笑容都透着幸福的观众席了。名义上马季依然是业内的项梁柱,但同行不见得真买他的账。他批评某著名相声演员的基本功有欠扎实,对方立刻表达不快,而且观众不管,他们不觉得这位相声演员说的《卖布头》是在糟践传统相声,他们确实被逗笑了,还赞许此人的段子敢揭露社会阴暗面。马季注定沉默,他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世无英雄,难道刘、侯两位大师亲传的台风、手法、吐字,已经不如“揭露社会阴暗”更重要?

③在戏曲曲艺等“国粹”领域,“保守”是一种完全可以理解的倾向。马季认为,没有那些薪火相传的基本功,就不成其为相声;欣赏不了《报菜名》,把它混同于饶舌音乐.就难说是懂相声。祖宗的东西既成定格,往后的修补就只能在框架以内进行,不管什么内容的相声,都得讲究假痴不癫,讲究语气急转、卖关子、谐音谐义,讲究搭档的默契等等。观众不再奉一种规矩为正宗时,马季向媒体流露出对某些“新锐”的不屑。

④但是,记忆中的马季却从未落伍过,他用自己的方式开新,开得惊艳奔放,火爆热烈,生气勃勃。不论什么题材的相声,叙事与抖包袱都能在精巧的编织下透出文学作品一般的韵律,选句择词妙到纤毫,不容半分增减。马季相声中的美,早在一个据说只能孕育样板戏的时代就产生了。而且,他的才华可以轻易地突破“歌颂体”之类概念的束缚——去除掉蒙在外表的话语枝蔓,《桃源新貌》就是一段以制造古今话语体系的矛盾收获幽默效果的作品,《游击小英雄》则是儿童、成人、日本鬼子三套语言系统交织、穿插、碰撞而成的喜剧。只有功力深厚如马季者,在如此刻板的题材上亦能栽成幽默之花。

⑤正是一个力主“歌颂”的时代,最大程度地激发了马季的创作力——他的局限也正是他的力量所在。然而,这也铸就了马季晚年的困惑和受挫感:时代嬗变之后,他对观众不再有十足的把握了,他似乎不知道除了完美地演绎一个笑话获取台下的欢乐之外,还有什么稍高一点层面上的东西可以唤起观众的共鸣——而追求这种共鸣,却是马季这一代相声演员的内心自觉,且将其忠实地传到下一代。所以姜昆再也不可能演出《时间与青春》《我与乘客》《北海游》这样的作品,因为他只是在有限的若干年里,在“四化”“新长征”“劳模”成为流行语的若干年里,意识到一种为青年人慷慨指路的强烈需要——如马季当年背负的使命。

⑥当我打电话给汪老爷子时,完全想不到那将是我跟他的最后一次通话。我听到他那一声标志性的拖腔“喂——”时,完全想不到他只剩下不到半年的岁月,身后子嗣全无。马季比他的老友晚走不过9个多月,我与他毫无接触,对他的为人更不了解,只知道他晚近常偏居京郊习书法养性,但是我依然能感到他的存在。

⑦马季的困惑也是相声本身的困惑,一切宏大叙事的精神支柱瓦解以后,相声的衣食父母顿成乌合之众,而那些离经叛道的演员似乎在尝试又一轮的开新。反思这些问题,也许比计算相声界还剩几个大师有意义得多。不管马季是否大师,我都相信他不朽。他就在我心里,和汪老爷子在一起,和一个电话号码、一声戏韵十足的拖腔在一起。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文丛”《最好的和最坏的都已过去》,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叙述某著名相声演员表演《卖布头》的例子,旨在说明传统相声艺术已完全不能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B.马季晚年的困惑在于,除了演绎笑话以获取观众的欢乐之外,他几乎不能自觉完成从更高层面唤起观众共鸣的艺术使命。

C.姜昆再也不可能演出《时间与青春》《我与乘客》等作品,是因为他也为了迎合了观众的需要放弃了对青年人指路的使命。

D.本文以生动而丰富的细节,全方位系统地展示了马季的人生轨迹,主要表现了他对相声艺术传统的坚守。

E.作者赞同了马季在相声艺术上的“保守”观,批评了不重视基本功训练的相声演员。

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第⑤段“他的局限也正是他的力量所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3分)

(2)文章末尾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

3.从文中来看,在相声艺术的追求上,马季的“新锐”和“保守”各有哪些体现?请分别概括作答。(6分)

4.有人认为艺术应当肩负“为青年人慷慨指路”的使命,有人则认为不需要。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6题)(6分)

1.淇则有岸,    。(《诗经·氓》)

2.    ,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3.   (3)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4.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5.一去紫台连朔漠,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6.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    ,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

8.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云  来鹄

千形万象竞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1.请简要赏析“映水藏山片复重”一句。(4分)

2.有人认为“此诗看到了诗人针砭现实的锋芒”,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