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水的饱和蒸汽压与相同温度时空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水的饱和蒸汽压与相同温度时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之比

B. 在毛细现象中,毛细管中的液面有的升高,有的降低,这与液体的种类和毛细管的材质有关

C. 液晶分子的空间排列是稳定的,具有各向异性

D. 为了增加物体的内能,必须对物体做功或向它传递热量

E. 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熵总是增加或不变的

 

BDE 【解析】A、相对湿度为某一被测蒸气压与相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的比值的百分数,相对湿度则给出大气的潮湿程度,而不是水的饱和蒸汽压与相同温度时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之比,故A错误.B、由于不同物质之间的分子作用力性质不同,可能是引力也可能是斥力;故有毛细管中的液面有的升高,有的降低,与液体的种类和毛细管的材质有关;故B正确;C、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故分子的空间排列不是稳定的,但具有各向异性,故C错误;D、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故D正确;E、根据熵增加原理,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熵不可能会减小,故E正确.故选BDE. 【点睛】本题考查分子间的作用力及液体的表面张力,要注意明确不同分子之间均可以有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要注意学会用分子间的作用力来解释相应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两根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倾斜放置,与水平面夹角为37°,相距d=0.5m,ab间接一个电阻RR=1.5Ω。在导轨上cd两点处放一根质量m=0.05kg的金属棒,bcL=1 m,金属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金属棒与导轨接触点间电阻r=0.5Ω,金属棒被两个垂直于导轨的木桩顶住而不会下滑,如图甲所示。在金属导轨区域加一个垂直导轨斜向下的匀强磁场,磁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m/s2。(sin 37°=0.6,cos 37°=0.8),求:

(1)0~1.0s内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

(2)t=0时刻,金属棒所受的安培力大小。

(3)在磁场变化的全过程中,若金属棒始终没有离开木桩而上升,则图乙中t0的最大值。

(4)通过计算在图丙中画出0~t0max内金属棒受到的静摩擦力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平板车,质量M=10kg,其上表面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1.25m。在离平板车左端BL=2.7m的P点放置一个质量m=1kg的小物块(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某时刻对平板车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50N,一段时间后小物块脱离平板车落到地面上。(车与地面及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取g=10m/s2)求:

(1)小物块从离开平板车至落到地面上所需时间;

(2)小物块离开平板车时的速度大小;

(3)小物块落地时,平板车的位移大小。

 

查看答案

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电阻大小,测量并记录多组电压和相应电流值,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与预想的实验结果不一致。

(1)由实验数据来分析,他所连接的电路可能是图甲电路图中的________

(2)某同学假如利用图甲中的原理图A来测量该电源的电动势,请根据所选的电路原理图A将实物电路图乙连接好_________。实验后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U­I图线如图丙所示,若实验中电阻R1=5Ω,则由该图线可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V,内阻r________Ω。

 

查看答案

为了测定一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置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水平桌面左端固定一个竖直的光滑圆弧轨道,圆弧轨道底端与水平桌面相切于C点,桌面CDL=1m,高h2=0.5m,g取10m/s2。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小滑块从圆弧上静止释放,通过水平桌面后从D点飞出做平抛运动,最后落到水平地面上,设小滑块从D点飞出落到水平地面上的水平距离为x(假设小滑块可视为质点);

②改变小滑块在圆弧轨道面的高度,然后多次重复实验步骤①,试分析下列问题:

(1)试写出小滑块经过D点时的速度vDx的关系表达式vD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所得到的数据最后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根据该图像求得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边界上,有两个比荷的绝对值相同的正、负粒子(不计重力),从O点以相同的速度先后射入磁场中,入射方向与边界成θ=60°角,则正、负粒子在磁场中(  )

A. 正、负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比为2:1

B. 正、负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半径相等

C. 正、负粒子回到边界时速度大小相等,方向不相同

D. 正、负粒子回到边界时的出射点到O点的距离不相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