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下列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 ) A. 玻尔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 B. 汤姆...

下列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    )

A. 玻尔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

B. 汤姆孙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 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能级假设

D. 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A 【解析】玻尔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选项A正确; 汤姆孙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选项B错误; 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选项C错误; 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选项D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升温过程中(     )

A. 分子平均势能减小    B. 每个分子速率都增大

C. 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D. 分子间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

 

查看答案

如图,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着物块BC,相l1.0 m,物块A以速度10 m/s沿水平方向与B正碰.碰撞后AB牢固地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并再与C发生正碰,碰后瞬间C的速度v="2.0" m/s.已知AB的质量均为mC的质量为A质量的k倍,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45.(设碰撞时间很短,g10 m/s2

1)计算与C碰撞前瞬间AB的速度;

2)根据ABC的碰撞过程分析k的取值范围,并讨论与C碰撞后AB的可能运动方向.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在同一竖直面上,质量为2m的小球A静止在光滑斜面的底部,斜面高度为H2L.小球受到弹簧的弹性力作用后,沿斜面向上运动.离开斜面后,运动到最高点时与静止悬挂在此处的小球B发生弹性碰撞(碰撞过程无动能损失),碰撞后球B刚好能摆到与悬点O同一高度,球A沿水平方向抛射落在水平面C上的P点,O点的投影O/P的距离为L/2.已知球B质量为m,悬绳长L,视两球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

1)球B在两球碰撞后一瞬间的速度大小;

2)球A在两球碰撞前一瞬间的速度大小;

3)弹簧的弹性力对球A所做的功。

 

查看答案

一竖直放置、缸壁光滑且导热的柱形气缸内盛有一定量的氮气,被活塞分隔成ⅠⅡ两部分;达到平衡时,这两部分气体的体积相等,上部气体的压强为Po,如图(a)所示,若将气缸缓慢倒置,再次达到平衡时,上下两部分气体的体积之比为3:1,如图(b)所示.设外界温度不变,已知活塞面积为S,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活塞的质量.

 

查看答案

如图,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的U形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管内用水银将一段气体封闭在管中。当温度为280K时,被封闭的气柱长L=22cm,两边水银柱高度差h=16cm,大气压强p0=76cmHg。

(1)为使左端水银面下降3cm,封闭气体温度应变为多少?

(2)封闭气体的温度重新回到280K后,为使封闭气柱长度变为20cm,需向开口端注入的水银柱长度为多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