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可用的器材如下:电源(电动势为3 V...

某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可用的器材如下:电源(电动势为3 V,内阻为1 Ω)、电键、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 Ω)、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导线若干。(电压表和电流表均视为理想电表)

(1)实验中得到了小灯泡的U-I图象如图甲所示,则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增大而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根据图甲,在图乙中把缺少的导线补全,连接成实验的电路(画在答题卷上)。

(3)若某次连接时,把AB间的导线误接在AC之间,合上电键,任意移动滑片发现都不能使小灯泡完全熄灭,则此时的电路中,小灯泡获得的最小功率是      W。(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增大,(2)如下图 (3)0.32 (0.30~0.33都对) 【解析】 试题分析:(1)U-I图象曲线的斜率为电阻的大小,由图可知曲线的斜率随电压升高而增大故小灯泡的电阻随电压增大而增大;(2)安培表应与小灯泡串联以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大小、电压表应与小灯泡并联以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大小;(3)小灯泡获得的最小功率应是当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最小时的功率, 考点:本题考查了 的概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验证“动能定理”,某同学设计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木板倾斜构成固定斜面,斜面B处装有图b所示的光电门.

(1)如图c所示,用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挡光条的宽度d________cm

(2)装有挡光条的物块由A处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加速下滑,读出挡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则物块通过B处时的速度为________(用字母dt表示)

(3)测得AB两处的高度差为H、水平距离L.已知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为了完成实验,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

三角形传送带以1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2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现有两个小物块AB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m/s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5,(g10m/s2sin37°=0.6cos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块A先到达传送带底端

B. 物块AB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

C. 传送带对物块AB均做负功

D. 物块AB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之比为13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斜面与足够长的水平横杆均固定,斜面顶角为θ,套筒P套在横杆上,与绳子左端连接,绳子跨过不计大小的定滑轮,其右端与滑块Q相连接,此段绳与斜面平行,Q放在斜面上,P与Q质量相等,均为m,O为横杆上一点且在滑轮的正下方,滑轮距横杆h,手握住P且使P和Q均静止,此时连接P的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θ,然后无初速释放P,不计绳子的质量和伸长及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关于P的描述正确的是

A.释放P前绳子拉力大小为mgcosθ

B.释放后P做匀加速运动

C.P达O点时速率为

D.从释放到第一次过O点,绳子的拉力对P做功功率一直增大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存在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质量为m边长为a的正方形线框ABCD斜向穿进磁场,当AC刚进入磁场时,线框的速度为v,方向与磁场边界成45°,若线框的总电阻为R,则(   )

A. 线框穿进磁场过程中,框中电流的方向为DCBA

B. AC刚进入磁场时线框中感应电流为

C. AC刚进入磁场时线框所受安培力为

D. 此时CD两端电压为

 

查看答案

使物体成为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v1,而使物体脱离星球引力所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v2v2v1的关系是v2v1,已知某星球半径是地球半径R1/3,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6,地球的平均密度为ρ,不计其他星球的影响,则(   

A. 该星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B. 该星球上的第二宇宙速度为

C. 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为

D. 该星球的质量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