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爱因斯坦曾把物理一代代科学家探索自然奥秘的努力,比作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中的警员破案...

爱因斯坦曾把物理一代代科学家探索自然奥秘的努力,比作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中的警员破案,下列说法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A.著名物理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B.与伽利略同时代的科学家笛卡儿通过“斜面实验”得出推断:若没有摩擦阻力,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C.科学巨人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儿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动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那就是惯性定律

D.牛顿在反复研究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实验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

 

C 【解析】 试题分析:笛卡儿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故A错误;通过“斜面实验”得出若没有摩擦阻力,球将永远运动下去这一结论的是伽利略,不是笛卡儿,故B错误;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儿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动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那就是牛顿第一定律,而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故C正确;牛顿在伽利略和笛卡儿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故D错误。 考点:物理学史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公路上一辆汽车以v1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行至A点时,一人为搭车,从距公路30 mC处开始以v23 m/s的速度正对公路匀速跑去,司机见状途中刹车,刹车时汽车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均匀减小的运动),结果车和人同时到达B点,车到B点时正好速度刚好减为零,已知AB80 m,求:

1)人从C到达B所需的时间。

2)画出这段时间内汽车的v-t图象。

3)汽车在距A多远处开始刹车,刹车后汽车的加速度有多大?(可用图象法解题)

 

查看答案

据《雄关周末》第51期报道,“经过5年艰苦奋战,备受关注的兰新高铁于2014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这标志着世界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将全线开通运营”。高铁动车每节车厢长25m,全车由8节车厢编组而成,设计时速为250km/h。某次运行中,在乘务员以相对车厢2m/s的速度从车厢的一端走到另一端的过程中,全车恰好匀速通过了一座长600m的铁路桥,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为多少?

 

查看答案

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cm的遮光条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1=005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01s,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s,求滑块的加速度。

 

 

查看答案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用火花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图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五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01234、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

1)实验所用的电源是(    )

A4-6V的交流电     B4-6V的直流电

C220V的交流电     D220V的直流电

2)关于实验正确的操作是(    )

A.先打开电源,待稳定后再拉动纸带

B.先拉动纸带,再打开电源

3)若认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则打计数点13时小车对应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___m/sv3=________m/s,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据此可求出小车从13计数点内的加速度为a=____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

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下列关于作v-t图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确定了v-t图象中的两点,就可以得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因此实验只需要测出两组数据

B. v-t图象时,所取的点越多,图线就越准确

C. 作出的v-t图线应该通过所有的点,图线曲折也可以

D. 对于偏离直线较远的点,说明误差太大,应舍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