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物理试题 >

关于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圆周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关于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圆周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B. 匀速圆周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C.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D.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一定是竖直向下的

 

C 【解析】 试题分析: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不断改变,故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选项A错误; 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但是方向不断变化,故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选项B错误;平抛运动的加速度是不变的,故是匀变速曲线运动,选项C正确;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的有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故速度是斜向下的,选项D错误;故选C. 考点: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了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的特点;要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及速度的大小都是不变的,但是方向不断改变,故时非匀变速曲线运动;而平抛运的加速度恒定为g,所以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若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则它的(    )

A.加速度一定发生变化                   B.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C.合外力一定发生变化                   D.惯性一定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如图(甲)所示,在直角坐标系0≤x≤L区域内有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右侧有一个以点(3L,0)为圆心、半径为L的圆形区域,圆形区域与x轴的交点分别为M、N.现有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e的电子,从y轴上的A点以速度v0沿x轴正方向射入电场,飞出电场后从M点进入圆形区域,速度方向与x轴夹角为30°.此时在圆形区域加如图(乙)所示周期性变化的磁场,以垂直于纸面向外为磁场正方向,最后电子运动一段时间后从N飞出,速度方向与进入磁场时的速度方向相同(与x轴夹角也为30°).求:

满分5 manfen5.com

(1)电子进入圆形磁场区域时的速度大小;

(2)0≤x≤L区域内匀强电场场强E的大小;

(3)写出圆形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B0的大小、磁场变化周期T各应满足的表达式。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满分5 manfen5.com圆弧形光滑轨道半径为R,A端与圆心O等高,AD为与水平方向成45°角的斜面.B端在O的正上方.一个小球在A点正上方由静止开始释放,自由下落至A点后进入圆形轨道并恰能到达B点,求:

满分5 manfen5.com

(1)释放点距A点的竖直高度;

(2)小球落到斜面上C点时的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

某同学对电阻丝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实验探究,现有如下器材:

电源E(电动势为4V,内阻约为1Ω);电流表A1(量程5mA,内阻约为10Ω);

电流表A2(量程0.6A,内阻约为1Ω);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约为l kΩ);

电压表V2(量程l5V,内阻约为3kΩ);滑动变阻器R1(阻值0~2Ω);

滑动变阻器R2(阻值0~20Ω);开关及导线若干。

他对电阻丝做了有关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号

金属丝直径D/mm

金属丝直径的二次方D/mm2

金属丝长度L/cm

电阻R/Ω

1

0.280

0.0784

100.00

16.30

2

0.280

0.0784

50.00

8.16

3

0.560

0.3136

100.00

4.07

①他在某次测量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示数为      mm。

满分5 manfen5.com

②图乙是他测量编号为2的电阻丝电阻的备选原理图,则该同学应选择电路    (选填“A”或“B”)进行测量.电流表应选        ,电压表应选       ,滑动变阻器应选       

③请你认真分析表中数据,写出电阻R与L、D间的关系式R=    (比例系数用k表示),并求出比例系数k=      Ω•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

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满分5 manfen5.com

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   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

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高度h;

③将物块Q在A点由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地点D;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

(1)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

(ⅰ)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EkB=_________;

(ⅱ)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kC=         

(ⅲ)在物块Q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ⅳ)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        

(ii)已知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量的误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    (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