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面是研究生长素运输方向系列实验。 Ⅰ.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

下面是研究生长素运输方向系列实验。

Ⅰ.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2mm,使胚芽鞘不再产生生长素;

②将形态学上端朝上放置,在上端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琼脂,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如下图);

③过一段时间后检测下端的琼脂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在胚芽鞘、芽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只能从_____________运输。

(2)该同学实验设计不够严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请你指出其中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帮助这位同学完善实验设计,画图说明、文字叙述均可。

Ⅱ.为探究在单侧光照射下燕麦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发生在尖端(如图A段)还是尖端下面的一段(如图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完成该实验设计。

(1)实验装置中云母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若甲实验装置中胚芽鞘直立生长,乙实验装置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则燕麦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

若甲实验装置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乙实验装置中胚芽鞘直立生长,则燕麦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 缺少对照试验;增加一组对照试验:取相同的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将形态学上端朝下放置,做相同的实验(其他操作同题干中的实验组) 阻止物质运输 云母片放在A段或B段(云母片的位置) 胚芽鞘尖端(A段) 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B段) 【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设计和分析,要求考生理解对照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结合题意和图形分析实验,判断实验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能分析、判断各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利用所学知识找出实验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合理的结论;此题属于实验分析类型的试题,是学生易失分的题型。 Ⅰ. (1)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在胚芽鞘、芽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进行的运输。 (2)对照实验的设计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要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除了该同学已有的实验设计外,还缺少其对照组的设计,因此实验不够严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3)根据对照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实验组和对照组只能有一个变量不同(即自变量不同),其它无关变量均应相同且适宜,因此应增加一组对照试验:取相同的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将形态学上端朝下放置,做相同的实验(其他操作同题干中的实验组) 。 Ⅱ. (1)结合题意分析该对照实验的设计可知,实验装置中云母片的作用是阻止物质在胚芽鞘中的横向运输;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云母片放在A段或B段(或云母片插入的位置),因变量是胚芽鞘生长状况 。 (2)若甲实验装置中胚芽鞘直立生长,乙实验装置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则燕麦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发生在胚芽鞘尖端(A段)。若甲实验装置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乙实验装置中胚芽鞘直立生长,则燕麦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发生在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B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病因是由于患者感染HIV引起的。下图1为艾滋病感染者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艾滋病是一种_______病,被HIV病毒侵染的T淋巴细胞产生于骨髓这一免疫器官,并在__________部位成熟,除上述免疫器官外人体的免疫器官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等。

(2)人体感染HIV病毒后,HIV的浓度先升高后下降,原因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囊膜蛋白(Gpl20,Gp41)抗体等多种抗体,大部分HIV被抗体消灭。图2是抗体形成的一般过程,写出以下字母代表的名称:e_________;g________。免疫过程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填图2中的字母和文字)。

(3)据图1可知,HIV浓度在第9年达到了峰值,患者此时通常会罹患多器官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这一结果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行为不会传染艾滋病的是________

A.与艾滋病人共同进餐;

B.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

C.在运动中偶然撞到艾滋病患者,且双方没有出血;

D.与艾滋病患者拥抱;

E.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

F.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

G.输入含有HIV的血液;

H.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绳叮咬正常人;

I.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冲水马桶;

J.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须刀。

 

查看答案

回答关于血糖调节的系列问题。

(1)下图是甲、乙、丙三个同学模拟血糖调节的过程,每张“糖卡”正面写上“每1L血液中的O.lg葡萄糖”,背面写上“糖原”。丙同学保存“胰岛素卡”和“胰高血糖素卡”。每张“激素卡”能使1张糖卡翻转。

 

桌子上放①_______张正面朝上的“糖卡”代表正常血糖浓度的最低值→甲从桌子上拿走2张正面朝上的“糖卡”→丙出示两张“②__________卡”→乙拿出2张正面朝下的“糖卡”并翻转成正面朝上。

请完善上图中建构血糖调节模型的过程。本实验是模拟________(填“吃饭后”或“运动时”)的调节过程,其中乙同学代表的器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给一正常成年人和一肥胖症成年人一次性口服足量葡萄糖溶液后,血液中胰岛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口服葡萄糖溶液后的时间(min)

0

30

60

90

120

正常成年人胰岛素浓度(μU/mL)

6.7

39.8

36.9

22.0

7.1

肥胖症成年人胰岛素浓度(μU/mL)

19.6

80.1

67.2

60.3

52.3

 

表中数据说明口服葡萄糖溶液后该肥胖症成年人的胰岛素释放了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正常人的胰岛素释放量。肥胖者体内过多的脂肪易造成机体细胞对胰岛素敏感程度下降,影响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_______,进而表现为高血糖。请推测其患病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还有一种类型的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者体内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 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此种类型的糖尿病是一种________病。

 

查看答案

下图甲表示反射弧的局部示意图,A处施以电刺激,B处电位计测膜电位变化,图乙为给予一次刺激,所测得的结果。据图回答

(1)图乙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________的形式传导,其中,ac段曲线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结构①为_________,其内的信息分子是__________

(3)突触后膜④是一个神经元_________的细胞膜。

A.树突    B.轴突     C.细胞体  

(4)⑤表示能接受信息分子的________。信息分子与其结合后,最终会导致突触后膜______________

(5)若在A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B处电位计_________(“能”或“不能”)测得膜电位变化。

(6)突触由甲图中的______________(填图中的数字序号)构成。兴奋只能由②传递到④,不能反向传递,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图中 b=h+c+d+e+f+i

B. 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C. “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的能量属于d

D. 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查看答案

在初生演替过程中,苔藓能够取代地衣的原因是

A. 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有机物

B. 苔藓比地衣长的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C. 苔藓的生长比地衣快

D. 苔藓能够忍受极端的干旱环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