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种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的二倍体(2N=60)鹦鹉,其羽色受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

某种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的二倍体(2N=60)鹦鹉,其羽色受三个复等位基因控制:红色R、黄色Y、绿色G。现有三个纯合亲本的杂交组合,它们的后代表现如下表,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求只依据其中一组杂交组合来判断控制该种鹦鹉羽色基因的位置,则符合要求的是杂交组合______,控制这种鹦鹉羽色的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根据表中杂交实验结果判断基因 R、Y、G 之间的相对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2)控制羽色的基因R和G都是由Y基因突变而来,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_____,雄性鹦鹉羽色的基因型共有______种。若表中P的所有个体中♀黄色:♀绿色:♀红色= 1:1:1,♂黄色:♂绿色:♂红色 = 1:1:1,将F1雌性鹦鹉与F1雄性鹦鹉随机交配,理论上后代群体中G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 (用分数表示)。

(3)选择一定羽色的亲本杂交,根据羽色即可区分子一代的性别,请写出至少三种符合要求的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基因型组合表示)。

 

一(答“三”、“一或三”均可) Z G对R、Y为显性,R对Y为显性 不定向性 6 1/3 ZYZY×ZRW、ZYZY×ZGW、ZRZR×ZGW、ZRZY×ZGW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考查对伴性遗传的理解和分离定律的应用。判断控制羽色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根据亲代和子代雌雄个体的羽毛颜色表现。如果母本和父本表现不同,子代雌性和雄性表现不同,则可判断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1)杂交组合一或三中,母本和父本表现不同,子代雌性个体与父本表现相同,子代雄性个体与母本表现相同,据此可判断控制这种鹦鹉羽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鹦鹉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实验一后代雌雄个体表现型不同,由此可推知父本黄色为隐性,红色对黄色为显性,根据实验二可知绿色对黄色为显性,根据实验三可知绿色对红色为显性,基因 R、Y、G 之间的相对显隐性关系为G对R、Y为显性,R对Y为显性。 (2)控制羽色的基因R和G都是由Y基因突变而来,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雄性鹦鹉羽色有三种纯合子和三种杂合子,基因型共有6种。亲本均为纯合子,若亲本所有个体中♀黄色ZYW∶♀绿色ZGW∶♀红色ZRW= 1∶1∶1,♂黄色ZYZY∶♂绿色ZGZG∶♂红色ZRZR = 1∶1∶1,将F1雌性鹦鹉与F1雄性鹦鹉随机交配,理论上后代群体中G的基因频率与亲代相同,为(1+2)/(3+6)=1/3。 (3) 雄性个体与相对体色为显性的雌性杂交,根据羽色即可区分子一代的性别,符合要求的杂交组合包括ZYZY×ZRW、ZYZY×ZGW、ZRZR×ZGW、ZRZY×ZGW。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鸟类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的XY型不同,为ZW型,雄性个体含有同型的性染色体,隐性的雄性和显性的雌性杂交,后代雌雄个体的表现完全不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圆石藻是一种海洋浮游生物,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二甲基硫醚(DMS)。下图是DMS在海洋中生成的主要过程,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圆石藻属于 ______。圆石藻、浮游动物和海洋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 ______。经研究圆石藻对海洋气候变化有影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价值。

(2)圆石藻大量繁殖会诱发病毒侵染其细胞,从而使其数量下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可通过______调节机制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

(3)研究发现,海洋中许多生物能促进 DMS 氧化分解,最终产生 SO42-,从而加快了生态系统的  ________

(4)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____。中间产物X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它能作为一种化学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能够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同学通过互联网查到了有关“植物向光性生长与光照强度有关”的信息及其关系图(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同学根据“植物向光性生长与光照强度”关系图,得出的结论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自己的结论,他设计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取同种生长健壮程度、长度、培养时间基本相同的燕麦胚芽鞘60株,________分成6组,依次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6组胚芽鞘分别种植于6个相同的暗室内,A~E组在距胚芽鞘0.5 m处分别给予功率为30W、60W、90W、120W、150W的白炽灯照射,F组无灯光照射。

③培养10天后,测量每株胚芽鞘的弯曲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向光弯曲为正值,背光弯曲为负值),将数据记录于下表,并计算出每组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分析:

①每组选用适宜且相同数量的胚芽鞘是为了避免____________造成实验数据的误差。

②由于白炽灯通电后有热效应,所以步骤②中因白炽灯的功率不同,已引入一个无关变量,该无关变量是______

③该同学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发现与其要验证的结论并不完全吻合,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④该同学在测量时还发现,每组胚芽鞘的总长度(L)表现为LF<LA<LB<LC<LD≈LE,分析导致各组实验结果出现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

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

方法步骤:

①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A、B、C、D四组,分别施用适量的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__________,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10:00-11:00从每组选取__________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均值)如下表:

  

实验结论:适量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作用强度。

(1)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分析,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提高了 CO2吸收量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测得的CO2 吸收量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A、B、C、D、E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的单位相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表中五种生物构成1条食物链

B. 表中B和C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C. 表中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 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4%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结果与分析,正确的是

A. 观察线粒体实验中,先用盐酸解离植物细胞,再用健那绿染色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的溶解度最小

C. 观察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产生酒精时用酸性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D. 洋葱的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无色素,所以不能用来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