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

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

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

方法步骤:

①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A、B、C、D四组,分别施用适量的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__________,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10:00-11:00从每组选取__________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均值)如下表:

  

实验结论:适量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作用强度。

(1)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分析,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提高了 CO2吸收量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测得的CO2 吸收量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作处理(不施用保水剂,也不施用氮肥) 相同部位相同数量 提高光合作用酶的数量和活性 小于 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消耗量与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之差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考查对光合作用过程、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理解和光合速率的分析。 方法步骤:①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应比较单独施用保水剂、单独施用氮肥、保水剂和氮肥共同使用、不作处理(不施用保水剂,也不施用氮肥)四组实验。 ②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应选择相同部位相同数量的叶片进行测量,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实验结论: (1)氮肥可以为酶的合成提供原料,保水剂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同时使用保水剂与氮肥提高了光合作用酶的数量和活性,从而提高了 CO2吸收量。 (2)由于实验测得的CO2吸收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CO2消耗量与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之差,所以实验测得的CO2 吸收量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 【点睛】解答实验结论分析第(1)小题时,可以从暗反应中CO2固定需要酶入手,联系酶的合成需要氮肥;同时联系自由水含量增加,有利于细胞内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A、B、C、D、E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的单位相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表中五种生物构成1条食物链

B. 表中B和C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C. 表中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 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4%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结果与分析,正确的是

A. 观察线粒体实验中,先用盐酸解离植物细胞,再用健那绿染色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的溶解度最小

C. 观察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产生酒精时用酸性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D. 洋葱的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无色素,所以不能用来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查看答案

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右图。曲线Ⅰ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Ⅱ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B. 曲线Ⅰ作为该实验的对照

C. 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

D. 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Ⅱ的顶点上移

 

查看答案

研究人员对某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5种细胞类型中,a、b细胞类型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

B. 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

C. 若取自精巢的某细胞属于类型c,那么该细胞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D. b→a或d→c会发生着丝点分裂,导致细胞类型转变

 

查看答案

乙酰胆碱(A-C)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如下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合成乙酰胆碱时,物质C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B. 乙酰胆碱进入突触间隙后以自由扩散方式到达突触后膜

C. 若因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将表现为持续兴奋或抑制

D.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和突触小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