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圆石藻是一种海洋浮游生物,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二甲基硫醚(DMS)。下图是DMS在海...

圆石藻是一种海洋浮游生物,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二甲基硫醚(DMS)。下图是DMS在海洋中生成的主要过程,请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圆石藻属于 ______。圆石藻、浮游动物和海洋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 ______。经研究圆石藻对海洋气候变化有影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价值。

(2)圆石藻大量繁殖会诱发病毒侵染其细胞,从而使其数量下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可通过______调节机制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

(3)研究发现,海洋中许多生物能促进 DMS 氧化分解,最终产生 SO42-,从而加快了生态系统的  ________

(4)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____。中间产物X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它能作为一种化学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能够 ____________________

 

(1)生产者 群落 间接 (2)反馈(负反馈) (3)物质循环 (4)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2分)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圆石藻属于生产者。圆石藻、浮游动物和海洋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群落,经研究圆石藻对海洋气候变化有影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圆石藻大量繁殖会诱发病毒侵染其细胞,从而使其数量下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3)研究发现,海洋中许多生物能促进DMS氧化分解,最终产生SO42-,从而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 (5)中间产物X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它能作为一种化学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有: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同学通过互联网查到了有关“植物向光性生长与光照强度有关”的信息及其关系图(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同学根据“植物向光性生长与光照强度”关系图,得出的结论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自己的结论,他设计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取同种生长健壮程度、长度、培养时间基本相同的燕麦胚芽鞘60株,________分成6组,依次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6组胚芽鞘分别种植于6个相同的暗室内,A~E组在距胚芽鞘0.5 m处分别给予功率为30W、60W、90W、120W、150W的白炽灯照射,F组无灯光照射。

③培养10天后,测量每株胚芽鞘的弯曲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向光弯曲为正值,背光弯曲为负值),将数据记录于下表,并计算出每组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分析:

①每组选用适宜且相同数量的胚芽鞘是为了避免____________造成实验数据的误差。

②由于白炽灯通电后有热效应,所以步骤②中因白炽灯的功率不同,已引入一个无关变量,该无关变量是______

③该同学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发现与其要验证的结论并不完全吻合,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④该同学在测量时还发现,每组胚芽鞘的总长度(L)表现为LF<LA<LB<LC<LD≈LE,分析导致各组实验结果出现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保水剂是一类高分子聚合物,可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及水肥利用率。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保水剂和氮肥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

相同土壤基质栽培的小麦幼苗若干,保水剂,氮肥等。

方法步骤:

①取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平均分为A、B、C、D四组,分别施用适量的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保水剂(60kg·hm-2)+氮肥(255kg·hm-2)、__________,置于相同的轻度干旱条件下培养,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②在小麦灌浆期选择晴朗无风的上午,于10:00-11:00从每组选取__________的叶片,进行CO2吸收量及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均值)如下表:

  

实验结论:适量的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光合作用强度。

(1)从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因素分析,保水剂与氮肥配施提高了 CO2吸收量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测得的CO2 吸收量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CO2实际消耗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A、B、C、D、E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的单位相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表中五种生物构成1条食物链

B. 表中B和C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C. 表中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 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4%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结果与分析,正确的是

A. 观察线粒体实验中,先用盐酸解离植物细胞,再用健那绿染色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的溶解度最小

C. 观察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产生酒精时用酸性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D. 洋葱的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无色素,所以不能用来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查看答案

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右图。曲线Ⅰ为只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曲线Ⅱ为在底物中加入淀粉酶和化合物X。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

B. 曲线Ⅰ作为该实验的对照

C. 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

D. 若底物溶液的pH升高,则曲线Ⅱ的顶点上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