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在果蝇的野生型群体中,出现了一只刚毛形态异常的雄性个体,其表现型和已知的X染色体...

在果蝇的野生型群体中,出现了一只刚毛形态异常的雄性个体,其表现型和已知的X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h)十分相似(对应的野生型为H),经过研究发现新突变为常染色体上的突变。为了进一步探究其遗传情况,科学家将这只新突变的雄性和已知隐性h突变的雌性进行杂交,得到F1,发现F1中只有雄蝇出现了突变性状,雌蝇都为野生型性状。让F1个体互相交配,统计F2的结果如下表(由于两种突变十分相似,所以突变表型没有区分记在了一起)。

 

 

(1)根据F1中只有雄蝇出现了突变性状,可推测突变基因为_________(填“显性/隐性”)。

(2)若新突变基因用G或g表示,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且表中a+b/c+d≈_______________(填“比例”)。a/c_________b/d(填“等于/大于/小于”)

(3)科学家若通过镜检等各种手段终于能准确区分这两种突变性状,那么在题中F2的雄果蝇中同时含有两种突变的个体占比为_________________

 

隐性 GgXHXh和GgXhY (顺序答错不得分) 5:3 等于 1/8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考查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1)新突变为常染色体遗传,让新突变的雄性与已知隐性h突变的雌性XhXh交配,后代F1中的雌性果蝇皆为野生型,则新突变为隐性突变。 (2)新突变基因用G或g表示,则亲本类型为ggXHY和GGXhXh,F1代的基因型为GgXHXh和GgXhY。F1雄蝇表现为h突变。F1代个体相互交配, Gg×Gg→3/4 G_+1/4 gg;XHXh×XhY→1/2(XHXh、XHY)+1/2(XhXh、XhY)或1/2(XHXh、XhXh)+1/2(XHY、XhY)。得到F2代a/c、b/d相等,均等于5/3,野生型雌雄个体占比c+d =3/4G_×1/2(XHXh、XHY)=3/8,则a+b/c+d≈5/8÷3/8=5:3。 (3)F2的雄果蝇中同时含两种突变性状的个体为ggXhY,。雄果蝇中gg占比1/4,XhY占比1/2,ggXhY所占比例为1/4×1/2=1/8。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由于两种突变十分相似,突变表型没有区分,合并在一起。新突变的雄性与已知隐性h突变的雌性XhXh交配, F1雄蝇一定表现为h突变,而不是新突变,由此判断新突变为隐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一示小麦种子萌发生长成幼苗的过程中某阶段相关物质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为萌发初期,a可表示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则b主要代表_________的含量变化,若a、b代表密闭容器中测得的两种气体的含量变化,则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则二者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关系为a ___________ b。

(2)如果为幼苗生长期,a、b分别为C5和C3,则对应的条件变化为光照强度_____或CO2供应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少”),分别对应图二的________________阶段。

(3)有研究表明如果在种子萌发期给种子“听音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子的萌发,现某科研小组要探究不同频率的声音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请完善以下实验步骤:

①首先取相同的小麦种子均分为_____________组;

②分别给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计各组种子的萌发率。

根据实验统计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不同频率的声音均起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且频率越高,促进作用越强。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有哪几项

①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观察有丝分裂时,可选用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作为观察材料。

③视野中观察到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不能据此判断该细胞正在失水。

④提取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法分离,未见色素带,说明材料可能为黄化叶片。

⑤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

⑥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正式实验中,不需要设置蒸馏水的对照组。

A. ②③⑥    B. ①④⑤    C. ③⑥    D. ①⑤

 

查看答案

如图示一段时间内放牧强度对草原植被的影响,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放牧强度较低时,食草动物的环境容纳量会提高

B. 不同的放牧强度,导致各种植物种群的K值变动,但均呈S型增长

C. 储存在植物中的能量是其同化的能量

D. 食草动物通过对植物的取食可导致植物种间竞争力的变化

 

查看答案

离子束诱变育种是将低能重离子注入到生物体、组织或细胞内,使其产生变异。该技术应用于药用植物的研究,不仅克服了辐射诱变的盲目性,而且能降低辐射诱变的负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离子束诱变不能产生染色体变异,而辐射诱变可以

B. 离子束诱变育种的结果都是有利的变异

C. 通过离子束诱变育种产生的具有优良效用的药用植物是新物种

D. 离子束诱变育种较辐射诱变育种处理的育种材料相对较少

 

查看答案

已知植物存在顶端优势现象,即如图将茎剪断数小时后,本来已经停止生长的侧芽又开始生长。而在顶芽中合成,并向下运输的生长素和这一现象密切相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将茎剪断后,数小时后侧芽开始生长的原因可能是侧芽部位生长素含量降低所致

B. 顶芽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时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

C. 剪断茎前,顶芽合成生长素向下运输至侧芽,侧芽不合成生长素

D. 若在剪断的茎处涂抹大量的生长素,侧芽的生长不会受到抑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