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

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以及上述资料回答问题: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___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_____的基本单位.

(3)突变和基因重组、_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4)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___

A.0≤N≤100%  B.0<N≤50%    C.0≤N<50%  D.N>50%

(5)如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

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______

②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___

 

 

(1)基因库 多样性 (2)生物进化 (3)隔离 自然选择 (4)B (5)变异的不定向性 d 【解析】(1)一个区域内同种生物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如果大熊猫种群仍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这反映的是种群中基因的多样性。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突变和基因重组、隔离和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4)由题意可知遵循遗传平衡定律,a和A基因频率为1,Aa=2*A*a,所以N在0到50%之间,B正确。 (5)由a突变为b、c、d说明突变是不定向的。最符合人们生成要求的应是产量高且菌株数较多的,由图分析可知应是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和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关的3个误区 (1)把“突变”误认为就是基因突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不利变异遭到淘汰,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使整个种群抗药性增强,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 (3)把物种误认为种群: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为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杂交育种方法是通过[①]                  集中在一起,再通过[②]      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稳定遗传个体。

2图中③需用秋水仙素处理         ,可快速获得纯合高蔓抗病番茄植株。

3将某杂草中的抗病基因T导入蕃茄叶肉细胞,获得的品种与原品种         填“属于”或“不属于”同一物种。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4科研人员挑选出成功导入基因T的抗性番茄植株,其整合情况可能如下图所示不考虑其他变异情况,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导人基因T的位罝和数量。

①实验方案:                   

②实验结果及结论:

I                ,则如图甲所示;

II若子代全部抗病,则如图乙所不示;

III                 ,则如图丙所示。

材料二:若家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长肢B对短肢b为显性,且种群足够大,在随机交配后,表现型比例为长翅长肢63%,长翅短肢21%,残翅长肢12%,残翅短肢为4%,则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查看答案

α-银环蛇每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酸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毐的症状分别是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値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他直、肌肉偎直

 

查看答案

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为

o代表神经元细胞体,<代表神经末梢,且ab=bc、ac=de

A在b点与f点刺激时,A1、A2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

B在b点刺激时,A1偏转两次,A2偏转—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C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D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

 

查看答案

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不同,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类。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小体内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迎过迎逬传递电信号,如图所示,以下有关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化学突触快

B兴奋在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中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C兴奋通过化学突触时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兴奋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查看答案

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逬,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1-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脱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