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下图1表示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及其中部分碱基序列,图2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

下图1表示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及其中部分碱基序列,图2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现有MpsⅠ、BamHⅠ、MboⅠ、SmaⅠ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们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CGG、G↓GATCC、↓GATC、CCC↓GGG。现要培育含目的基因D的大肠杆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提高试验成功率,需要通过PCR纩增目的基因,以获得目的基因的大量拷贝,该过程除需目的基因和dNTP 包括dATP、dGTP, dCTP、dTTP之外还需提供______________。

2图2中,启动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分别用4种限制酶切割图1中的DNA片段,能形成黏性末端的是______________。

4若将图2中质粒和目的基因D通过同种限制酶处理后进行连接,形成重组质粒,那么应选用的限制酶是___________。为了提高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的成功率,需将大肠杆菌用___________进行处理。

5为了筛选出成功导入含目的基因D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首先将大肠杆菌图3所示的培养基上培养,得到如图3的菌落。再将灭菌绒布按到培养基上,使绒布面沾上菌落,然后将绒布按到图4所示的培养基上培养,得到如图4的结果空圈表示与图3对照无菌落的位置。请推测:图3培养基里含的抗生素是_    _,

图4中生长的大肠杆菌中是否有目的基因D?______________。

 

 

(1)热稳定的DNA聚合酶(Taq酶)和引物 (2)与RNA聚合酶结合,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3)MspⅠ、BamHⅠ、MboⅠ (4)BamHⅠ Ca2+ (5)抗生素B 抗生素A 不含 【解析】(1)PCR反应条件有:目的基因、缓冲溶液,以及热稳定的DNA聚合酶(Taq酶)和引物。 (2)启动子的作用是与RNA聚合酶结合,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 (3)SmaⅠ识别的序列为GGGCCC,切割会产生平末端,其他的酶MspⅠ、BamHⅠ、MboⅠ都能产生粘性末端。 (4)由图1可知,目的基因两侧是GGATCC序列,该序列是限制酶BamHⅠ的识别序列,因此要将质粒和目的基因D连接形成重组质粒,应选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 (5)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质粒后,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破坏了抗生素A抗性基因,但没有破环抗生素B抗性基因,因此首先用含有抗生素B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能生存下来的是含有普通质粒和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再用含有抗生素A的培养基培养,能生存下来的是含有普通质粒的大肠杆菌.最后能在培养皿1上生存,但不能在培养皿2上生存的大肠杆菌菌落进行培养,即可得到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图3中空心圈在图2中对应的位置是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的菌落。 【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基因工程的应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1表示的是科学家把4个与胚胎发育相关的特异性基因导入成年小鼠细胞,培养出了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称为iPS细胞,类似于胚胎干细胞样细胞,再将iPS细胞转入小鼠乙体内培养,结果如图所示。图2表示研究人员利用小鼠获取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一种方法。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胚胎干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______________;在功能上,具有______________。

2克隆培养iPS细胞时,为了防止杂菌感染,需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早期研究发现在iPS细胞诱导培养的过程中会出现大量不具备干细胞功能的细胞,若用维生素C处理,能显著提高iPS细胞的诱导成功率,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将iPS细胞团注射入缺乏T细胞的小鼠体内,细胞团能继续生长。由此可推测图1中iPS细胞团逐渐退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研究人员需要对实验小鼠丙注射____________使其超数排卵,从而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再利用SrCl2溶液处理、激活卵母细胞,并在体外培养至[④]____________期,再利用流式细胞仪筛选出单倍体细胞。

5研究发现,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也能分化,形成不同功能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该技术培育的单倍体动物可成为研究______________“显性”或“隐性”基因功能的理想细胞模型。

 

查看答案

下图为动、植物细胞相关分裂图像及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值的变化图。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若图A~D代表同一细胞分裂,则分裂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这种植物体内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___________条。

2图E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____________条,其名称为____________。

3图A~F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有___________,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有____________。

4图H中,BC段的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图A~F中与图G中CD段对应的有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图1、图2分别表示两种高等绿色植物利用CO2的两条途径。常见的C3植物有菠菜、水稻、小麦等,常见的C4植物有玉米、甘蔗等。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具体部位是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中。

2若用放射性同位素 14 C标记大气中的CO2,则 14 C的转移途径为_____________。通过CO2泵,C4植物叶肉细胞能把大气中浓度很低的CO2以C4途径固定下来,并且使其集中到_____________细胞中。

3实验人员把玉米和小麦的叶切下,立即分别放在保持高温、光照充足的容器内保持生活状态。然后测定叶在发生水分亏缺情况下的相对光合作用强度,结果如右图所示。在水分缺少时,由于___________,光合作用强度会减弱。相同水分亏缺的情况下,玉米光合作用强度比小麦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因此玉米比小麦更耐干旱。

4欲测定玉米在某光照条件下的总光合速率,需测定两组数据。一组是将玉米置于黑暗条件下,测得_____速率,另—组是将玉米置于光照条件下,其他环境因素设置必须_________,测得__________速率。

 

查看答案

下图曲线①表示某种酶在各种温度下酶活性相对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曲线②是将该种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酶的热稳定性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定化酶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2曲线②中,35℃90℃的数据点是在______________℃时测得的。

3该种酶固定化后运用于生产,最佳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有甲、乙两种物质能降低该种酶的催化效率。已知该酶催化的底物浓度变化会改变甲物质对酶的影响,而不会改变乙物质对酶的影响。下图一是降低酶活性的两种机制模型;图二曲线是在酶的活性不受抑制时,起始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

①符合甲、乙物质对酶影响的模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画出加入甲物质时,起始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查看答案

空气中的微生物在重力等作用可以一定程度地沉降。某研究小组欲用平板收集教室空气中的微生物,以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实验步骤如下:

①配制培养基成分:牛肉膏、蛋白胨、NaCl、X、H2O

②制作无菌平板;

③设置空白对照组和若干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

④将各组平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各组平板上菌落的平均数。

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基除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水、无机盐外,还提供_____________。

2该培养基中的成分X通常是______________,步骤②中常采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实验组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4将各组平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过程中,平板应倒置,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5若在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36个/平板,而空白对照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对该实验数据的正确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