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为探究植物细胞膜的透性,某同学以红甜菜根(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

为探究植物细胞膜的透性,某同学以红甜菜根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

①用切片机将红甜菜根切成厚薄一致,大小相同的切片,然后将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分钟后取出。

②再将切片放在10℃蒸馏水中浸泡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③测量这些溶液的吸光度吸光度与溶液中花青素浓度成正相关,结果如图。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实验步骤①中,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的各组切片要求             

2根据上图中的曲线你可以得的结论是                          

3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后发现物质A能促进细胞膜上运载花青素的载体的活性。请你借助上述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该观点是否正确。

Ⅰ.材料用具:红甜菜根切片、清水、恒温水浴锅花青素吸光度的测量方法不作具体要求物质A溶液、烧杯、吸光度测量仪

Ⅱ.补充完成实验思路                                                     

                                                                          

                                                                          

Ⅲ.请用合适的直方图呈现支持该观点的结果:

 

(1)数量相等 (2)低于50℃温度处理后,膜的通透性变化不大,受50℃以上的温度处理后,膜的通透性大大增加 (3)实验思路: ①取两组等量的相同大小的切片,编号,一组加入A物质处理一段时间,另一组不作处理,作为对照 ②将两组切片分别放在等量的清水中浸泡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③测量两组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并进行比较。 Ⅲ. 【解析】 (1)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细胞膜的通透性,可通过测量这些溶液中的花青素的吸光度作为检测指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的各组切片属于无关变量,要求数量相等。 (2)已知吸光度与溶液中花青素浓度成正相关。曲线图显示:低于50℃的各实验组的花青素的吸光度均为0.1,处理温度高于50℃以上的各实验组的花青素的吸光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快速增加,据此可知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低于50℃温度处理后,膜的通透性变化不大,受50℃以上的温度处理后,膜的通透性大大增加。 (3) Ⅱ.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物质A能促进细胞膜上运载花青素的载体的活性,自变量为有无物质A,因变量是检测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其余的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因素均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且适宜。依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量原则等,可确定如下的实验思路: ①取两组等量的相同大小的切片,编号,一组加入A物质处理一段时间,另一组不作处理,作为对照; ②将两组切片分别放在等量的清水中浸泡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③测量两组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并进行比较。 Ⅲ.因本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其结论是已知的,即物质A能促进细胞膜上运载花青素的载体的活性,据此可推知实验结果为:实验组的花青素的吸光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画直方图时,要注意在横坐标上标出相应的组别,纵坐标上标出花青素的吸光度;表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花青素的吸光度的直方图的宽度要相等,长度应该是实验组的明显大于对照组。详见答案。 【考点定位】探究温度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等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探究大气CO2浓度变化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人员对三种作物所处环境的CO2 浓度分别进行如下控制:自然CO2 浓度简称[375]、倍增CO2 浓度简称[750]、倍增后恢复到自然CO2浓度先在倍增CO2浓度下生活60 天,再转入自然CO2浓度下生活,简称[750-375],每种作物依次做三种处理,且均设置3 个重复组,测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如图1、2、3 所示:

满分5 manfen5.com

1据图分析可知,在CO2浓度倍增条件下,三种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均        ,这主要是CO2浓度倍增时        增大与        降低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为进一步测定在[375]和[750]条件下干旱胁迫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相应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满分5 manfen5.com

①在水分充足、[750]时大豆的真正光合速率为        μmol·m-2·s-1

②在水分充足条件下,[750]能显著提高大豆的光饱和点,其原因可能是:一方面CO2 浓度增加,反应中

需要的能量增多;另一方面叶肉细胞中        增加,大豆捕获光能的能力增强。

③通过研究发现,植物体在干旱胁迫时自身会产生一种激素,促使叶片气孔关闭,以减少蒸腾散失的水分,推测此种激素最有可能是       

 

查看答案

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从图中可知0d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B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

C.该田鼠种群增长为逻辑斯谛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

D.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

 

查看答案

甲型流感病毒H1N1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甲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细胞能特异识别H1N1的宿主细胞

B.呈递给甲细胞的抗原是巨噬细胞重新合成的子代病毒外壳

C.细胞直接感受抗原刺激产生白细胞介素-2作用于B细胞

D.对感染H1N1病毒的患者应注射疫苗实施主动免疫

 

查看答案

现有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一个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a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一个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b,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b细胞后期Ⅱ的色盲基因数目可能相同

B.a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b细胞中期Ⅱ的染色单体数目相同

C.a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b细胞末期Ⅱ的染色体组数目不同

D.a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与b细胞前期Ⅰ的DNA数目不同

 

查看答案

某种突触传递兴奋的机制为: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引起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简称NE,在突触间隙中,NE将发生如图所示的结合或摄取。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突触前膜和后膜均能摄取NE,但不能说明兴奋可以双向传递

B.NE是一种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NE需要受体

C.NE作用于突触前膜后抑制NE释放属于反馈调节

D.NE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将引发后膜电位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