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某兴趣小组调查了某块玉米.大豆间种试验田的基本成分和能量(单位:×107kJ)流...

某兴趣小组调查了某块玉米.大豆间种试验田的基本成分和能量(单位:×107kJ)流动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种类

基本成分

植物

玉米、大豆、杂草

动物

人、畜禽、灰鹤、蜗牛、玉米螟等

微生物

多种细菌和真菌

满分5 manfen5.com

(1)玉米和大豆间种有利于提高群落空间结构中      结构的复杂性.与单种相比,间种可以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2)大豆与其根部的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与大豆间种能够使玉米长势更好的主要原因     

(3)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请写出一种对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方法:     

(4)第二营养级能够从该生态系统获得的能量最多为      ×l07kJ.

(5)无论是单种还是间种,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栽种密度过低导致产量较低的原因是      ,而栽种密度过高也会导致产量偏低的原因是      ,所以需要合理密植.

 

(1)垂直 抵抗力 (2)互利共生 根瘤菌能够通过固氮作用提高土壤中氮养料的含量 (3)引入玉米螟天敌或培育具有抗虫性的玉米 (4)3 (5)固定的太阳能太少 固定相同的太阳能,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 【解析】 试题分析:(1)玉米和大豆间种有利于提高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复杂性,比单种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2)大豆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生物固氮供大豆利用,两者之间为互利共生. (3)引入玉米螟天敌或培育具有抗虫性的玉米可以有效控制玉米螟的数量. (4)根据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平衡可知植物固定的能量为9+1.5+4.5=15×l07kJ,则第二营养级能够从该生态系统获得的能量最多为15×20%=3×l07kJ. (5)植物栽种密度过低导致固定的太阳能太少,而栽种密度过高,相对于固定相同的太阳能,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所以需要合理密植. 故答案为:(1)垂直 抵抗力 (2)互利共生 根瘤菌能够通过固氮作用提高土壤中氮养料的含量 (3)引入玉米螟天敌或培育具有抗虫性的玉米 (4)3 (5)固定的太阳能太少 固定相同的太阳能,细胞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      (用字母表示).在①、③过程中碳主要以      形式进行循环碳      (能/不能)在本生态系统内自给自足.

(2)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     

(3)图乙中,若蛇的食物有满分5 manfen5.com来自鼠,满分5 manfen5.com来自蛙,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需消耗植物      kJ,假如蛇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满分5 manfen5.com,消耗相同的植物,蛇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    

(4)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     

(5)该草原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该过程属于      演替,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查看答案

请回答下列与生态有关的问题:

(1)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     

(2)某同学对一云杉林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统计,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如表所示.

等级

高度(cm)

数量(株)

a级

h≤10

120

b级

10<h≤30

62

c级

30<h≤100

32

d级

100<h≤300

16

e级

H>300

6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此云杉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     

(3)该山区25年前发生过森林火灭,焚毁了所有林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由区植被进行调查,得到部分数据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火灾后该地区群落的演替类型是     

②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表:

基因型

引入前,原地

引入后5年,本地

引入后8年,本地

AA

51%

57%

61%

aa

11%

17%

21%

通过对该物种在引入前后种群基因频率的比较,请说明该物种在引入前后有没有发生进化?      .判断的依据是     

(4)研究某草原能量传递关系获得下列图解,图中字母A、B、C、D、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a、b、c、d表示能量,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方向.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      过程实现的(填数字序号).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过程应是图示中的      箭头所示(填数字序号).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为研究某鱼塘鲤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有人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表所示:

研究方法

构建鲤鱼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

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A.鲤鱼在最初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21%

B.

B.5个月内池塘的资源和空间充足,鲤鱼种群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C.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C.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鲤鱼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

D.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D.观察、统计鲤鱼的数量,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1)依据数学模型建立的基本步骤,填写表中B、C空白处的内容.

(2)假设鲤鱼种群初期投入数量为2000尾,则20天后鲤鱼种群的数量为N20=      尾.(用公式表示,不计算具体结果).

(3)若该鱼塘最多可容纳8万尾鲤鱼生长,则在捕捞后,应让鱼塘保持      尾鲤鱼时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益.若今后要使鱼塘中的鱼自然繁殖,还要考虑投放鱼苗种群的年龄组成和     

(4)在进行鲤鱼种群密度调查时,由于工作人员所做标志物太过明显,导致再次捕获时容易被发现并抓到,这种情况下,估算的鲤鱼种群密度会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材料和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用32P、35S同时标记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②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一演绎法的演绎内容

③采用差速离心法将大肠杆菌的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④用马铃薯块茎作材料以验证植物细胞无氧呼吸能产生CO2

⑤“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可用根尖分生区细胞代替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⑥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

⑦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⑧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以用纸层析法提取色素.

A.⑥⑧    B.②⑤⑦⑧    C.①④⑦    D.②⑥

 

查看答案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后,群落经数十年演变发展为树林.如图甲、乙、丙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该过程为次生演替,期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

B.演替的第3阶段后期,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演替过程中垂直结构变复杂,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

D.群落演替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替代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