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39年8月2日,著名核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向罗斯福...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3982日,著名核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向罗斯福总统建议,应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1941126日,美国花费巨资,集中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启动代号为曼哈顿工程的核武器研制计划,并在1945715日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

19458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瞬间夺去了21万人的生命。核轰炸的消息传来,爱因斯坦痛心疾首地说:当初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

材料二 对于二战后期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国际上一直是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从战争本身角度出发,认同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另外一种则是从道义角度出发,否定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请回答:

1)爱因斯坦向罗斯福提议研制原子弹的本意是什么?他又为什么感到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和遗憾

2)你认为应该如何客观评价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1)本意:抢在纳粹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威慑希特勒,使其不敢发动世界大战。原因:原子弹不但没有制止战争,而且应用于战争,造成巨大平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2)评价:原子弹不是战胜日本的决定性因素,但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和二战的结束。日本人民是原子弹的受害者,但造成这一悲剧的元凶是日本法西斯集团,美国政府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解析】 (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本意:依据材料一中“应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再结合时间1939年8月,联系所学知识可概括爱因斯坦向罗斯福提议研制原子弹的本意。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中“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瞬间夺去了21万人的生命”,联系所学知识可归纳出他一生“最大的错误和遗憾”的原因。 (2)本问考查学生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评价可依据材料二中“从战争本身角度出发,认同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另外一种则是从道义角度出发,否定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联系所学知识从加速战争结束和道义两个角度辩证地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材料二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1大树砍断的表现是什么?1912—1919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继续与树墩上的萌发作斗争的?

2)指出陈独秀等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所进行的斗争。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燔诗书而明法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为田开阡陌封疆。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并概括其措施对后世产生的消极影响?

2)材料二中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示意图能够简洁明了地再现历史知识。

 

图一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图二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唐朝和美国政府机构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

材料一  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材料二  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国家,中国是从19世纪开始进入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现代化过程的,西方世界的霸权威胁与文明示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启动要素,然而也应该看到,现代化的变迁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冲击-反映”的过程,对于中国来说,它既是古老的历史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这一历史在以往的传统中静悄悄的绵延。只是到了19世纪、20世纪,当西方的示范展示另一种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时,中国才对自身历史的内部挑战产生了一种多少是变化了的回应方式,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戊戌变法的“大同书”等等中都可以找到根据,这种回应方式离不开中国的历史传统。这样,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示范效应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反映类型与历史走向。

——陈达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近代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模式。概括中西方近代化在本质和手段上的相同之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演变,说明“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示范效应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反映类型与历史走向”。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有西服,有粗布大衫,有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材料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的特征是

A.欧风美雨 B.西学东渐

C.洋为中用 D.中西合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