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材料二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1大树砍断的表现是什么?1912—1919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继续与树墩上的萌发作斗争的?

2)指出陈独秀等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所进行的斗争。

 

(1)表现:推翻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或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斗争: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发动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称帝;反对张勋复辟帝制等。(也可回答二次革命、护法运动或第二次护法运动等) (2)斗争:陈独秀等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批判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道德(或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解析】 试题(1)第一小问考查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大树砍断”即推翻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树墩”上的“萌发”指的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以及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等,因此该问答出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共和制度的一系列斗争即可。 (2)新文化运动主张解放人们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批判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道德,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盘否定,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燔诗书而明法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为田开阡陌封疆。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并概括其措施对后世产生的消极影响?

2)材料二中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示意图能够简洁明了地再现历史知识。

 

图一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图二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唐朝和美国政府机构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

材料一  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材料二  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国家,中国是从19世纪开始进入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现代化过程的,西方世界的霸权威胁与文明示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启动要素,然而也应该看到,现代化的变迁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冲击-反映”的过程,对于中国来说,它既是古老的历史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这一历史在以往的传统中静悄悄的绵延。只是到了19世纪、20世纪,当西方的示范展示另一种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时,中国才对自身历史的内部挑战产生了一种多少是变化了的回应方式,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戊戌变法的“大同书”等等中都可以找到根据,这种回应方式离不开中国的历史传统。这样,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示范效应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反映类型与历史走向。

——陈达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近代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模式。概括中西方近代化在本质和手段上的相同之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演变,说明“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示范效应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反映类型与历史走向”。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有西服,有粗布大衫,有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材料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的特征是

A.欧风美雨 B.西学东渐

C.洋为中用 D.中西合璧

 

查看答案

197811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一间破草屋里,18个衣衫破旧、面色饥黄的农民,借助一盏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的起点。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小岗村的做法

A.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C.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D.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