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这力量一方面将整饬腐化堕落的希腊化世界,使它那散漫放荡的作风就范于一种铁的纪律...

这力量一方面将整饬腐化堕落的希腊化世界,使它那散漫放荡的作风就范于一种铁的纪律和不可伸缩的法律;另一方面将消除希腊文化中刚刚出现的分裂和二元对立状况,以一种片面性的单纯来取代希腊的和谐之美。材料中这力量来自( )

A.马其顿 B.古罗马 C.意大利 D.德意志

 

B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关键的一句话就是“使它那散漫放荡的作风就范于一种铁的纪律和不可伸缩的法律”。这就说明这种力量是拥有强大的法律基础的国家,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古罗马拥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材料反映了( )

A.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梁漱溟,近代著名思想家,现代新儒家创始人之一。出身于中国传统官宦之家、诗书礼乐之家。其人生思想前后分为三期:“西洋功利派的人生思想”(1907——1912——“古印度人的出世思想”(1912——1921——“中国的儒家思想”(1921年以后)。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与重建做出了突出贡献。

1921年,正值中西文化论战正酣之时,其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出版,他问出:“在西洋文化强大的冲击之下,中国文化出路何在?”他本人不赞同国粹派顽固守旧的文化观,也不赞同全盘西化派一概否定传统文化及全盘照搬西方文化的主张,也不赞同中西文化相互调和的论调,认为这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提出要首先全盘西化(短期目标,以民主和科学的西化为核心),然后再重新拿出中国文化(中长期目标)。该书出版引发新一轮的中西文化争论。

——摘编自孙凯《梁漱溟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梁漱溟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中国思想界讨论“中西文化竞争”时,“梁漱溟之问”引发思考。简要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4年1月,张之洞等人拟定《奏定学堂章程》,经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史称“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初等小学堂属普及教育性质,其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中学堂属普通教育性质,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操。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设高等学堂和大学堂,高等学堂“以教大学预备为宗旨”,大学堂分为经学科大学、政法科大学、文学科大学、医科大学、格致科大学、农科大学、工科大学、商科大学。与上述各级学校并行的,还设有高级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类。

——摘编自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癸卯学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癸卯学制”颁行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

外国

19世纪中期议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61年冯桂芬写成《校邠庐抗议》,提出“采西学、制洋器”主张。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成立。

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9年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

19世纪晚期

1881年,开平煤矿投产。

1897年严复译著的《天演论》出版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1871年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19世纪70年代末美国工业革命宣告完成。

1870—1900年世界工业产量增加4倍,世界贸易及沦为英国殖民地

20世纪初

1901年清廷改革兵制。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00年英国工党成立,成为与保守党相抗衡的两大政党之一。

1912年意大利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摘自陈会颖《中外历史对比年表》等

上表为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工,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傳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