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4年1月,张之洞等人拟定《奏定学...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4年1月,张之洞等人拟定《奏定学堂章程》,经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史称“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初等小学堂属普及教育性质,其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中学堂属普通教育性质,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操。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设高等学堂和大学堂,高等学堂“以教大学预备为宗旨”,大学堂分为经学科大学、政法科大学、文学科大学、医科大学、格致科大学、农科大学、工科大学、商科大学。与上述各级学校并行的,还设有高级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类。

——摘编自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癸卯学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癸卯学制”颁行的作用。

 

 

(1)特点:课程设置门类较为齐全;学制体系较为完善;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由精英教育转向国民普及教育;重视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 (2)作用:推动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教育近代化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 (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材料中各个学段的课程名称可以看出其特点为课程设置门类较为齐全;由“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可得出学制体系较为完善;由“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和“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外国语”等教学内容和科目可以得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由“普及教育性质”可以得出由精英教育转向国民普及教育;由“与上述各级学校并行的,还设有高级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类”可以得出重视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 (2)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这一题的材料中没有关于作用的信息,但是其作用需要从“癸卯学制”的内容出发,结合我们所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得出答案。从学制中关于外国语和西方近代科学相关科目可以得出推动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教育的内容有近代科技的相关内容,而且教育有普及的特征可以得出为中国教育近代化奠定了基础;根据思想文化反过来为政治经济服务的思路出发,可知这个学制的推行反过来会有利于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中国

外国

19世纪中期议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61年冯桂芬写成《校邠庐抗议》,提出“采西学、制洋器”主张。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成立。

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完成工业革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9年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

19世纪晚期

1881年,开平煤矿投产。

1897年严复译著的《天演论》出版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1871年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19世纪70年代末美国工业革命宣告完成。

1870—1900年世界工业产量增加4倍,世界贸易及沦为英国殖民地

20世纪初

1901年清廷改革兵制。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00年英国工党成立,成为与保守党相抗衡的两大政党之一。

1912年意大利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摘自陈会颖《中外历史对比年表》等

上表为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工,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傳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1921年,苏俄政府通过法令规定,在土地国有化基础上稳定现行农民土地占有形式,国家机关不得以平均地产或组织集体农庄等理由收回农民占有的土地,如果因建立果圃、实验站等特殊用途需要占用农民土地,也必须给农民同等份额的土地相交换。这一法令

A.扩大了农民的产品支配权 B.承认了农民土地私有制

C.促进了工农联盟的巩固 D.导致了苏俄实现工业化

 

查看答案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到:“美国人不愿菲律宾加入联邦,但亦不愿派总督去统治,因派总督就成为帝国了。……所以今天苏维埃说美国帝国主义,其实是名实不相符”。美国人当时不愿派总督去统治菲律宾的最主要原因是

A.美国国内矛盾尖锐,无暇他顾

B.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C.违背美国立国的民主精神

D.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

 

查看答案

1777年,英国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占24%,农业占45%;到1821年,工业收入上升到31%,农业收入下降至26%。1851年工商业劳动力占有总劳动力的58.7%,农业劳动力占21.7%。这说明英国

A. 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C. 第一产业生产能力日益降低

D. 社会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