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一次,街上有两个人吵架,甲骂乙:“尔无天理!”乙骂甲:“尔欺心!”王阳明听后对...

有一次,街上有两个人吵架,甲骂乙:尔无天理!乙骂甲:尔欺心!王阳明听后对弟子们说:你们好好听听,这是在讲学呢!弟子不明白,认为不过是相骂而已。王阳明解释说: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这一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心学

A. 追求理论的大众化

B. 整治人心,挽救统治危机

C. 提倡知行合一

D. 赞成穿衣吃饭等人伦物理

 

A 【解析】试题从材料他们讲“天理”“欺心”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反映了宋明理学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理论的大众化,故选A。BC选项与材料无关,D是明清时期思想家李贽的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三省合一办公场所“政事堂”(后来改为“中书门下”)的出现明显与“三省制”之本意背道而驰。其理由在于,“政事堂”的出现

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C.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

D.囊括了三省的主要职权

 

查看答案

董仲舒认为,皇帝的德行如果使人民安乐,那么天就让他当皇帝,做自己在人间的形象代言人和执行者;倘若危害到老百姓的身家性命,损害了天的尊严和形象,就要收回皇帝的“代理权”.这说明董仲舒的思想

A.具有民主思想 B.宣扬“君权神授”

C.要求限制君权 D.背离了传统儒学

 

查看答案

在察举制中,考试最初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检验,后来逐渐变成了整个察举的中心环节.既然文化知识由知识群体所掌握,那么文化考试就不能不采用为知识群体认可的评价标准.察举制采取文化考试

A.为隋唐改革选官制度所借鉴 B.使选官回到以德取人的旧例

C.使考试成为唯一的选官标准 D.打击了门阀士族的文化垄断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礼制文明受到挑战的时代,诸子学说揭示出中国古代礼制文明发展的各种可能选择,提出了礼制文明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新观点,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据此可知“百家争鸣”的意义在于

A.彻底否定了传统的礼乐制度 B.确立了儒学的主流学说地位

C.推动了古代社会的制度创新 D.开启了思想自由的全新时代

 

查看答案

西周分封时要举行隆重的册封仪式,天子“授民授疆土”予诸侯,“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其天下共主的地位得以确立.这反映出分封制

A.加强了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 B.实现了西周王权的高度集中

C.加强了天子对地方有效控制 D.维护了贵族间血缘宗法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