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清对外交往史上,出现了一个...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清对外交往史上,出现了一个特别傲慢的人,他就是李鸿章。大清官员在对待外夷方面,态度随着大清武力的一败再败而逐渐发生改变,大致的规律是——前倨后恭!而李鸿章却变化不大,总的来讲,是一直坚持“倨”。

李鸿章旅游到英国,对英国的一架缝纫机都能着迷,并不惜重金,给老太后购回一台!但他忽略了最不该忽略的一件东西——他在代表西方民主制度的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是一窝蜂似的吵架,说:“无甚可观!”毕竟是清的栋梁,老先生骨子里还是傲慢的!“无甚可观——四个字,代表了当时整个民族的视野。

(1)依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在外交上一直坚持“倨”的原则。

(2)依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认为英国下院辩论“无甚可观”观念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

 

(1)表现出中国人的坚硬骨气,表现出民族气节;是他对当时世界形势不了解的表现;依然表现出天朝上国的盲目自信。 (2)背景:近代中国的盲目自大,对西方政治不了解;封建制度根深蒂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体用观念的深刻影响。 影响:阻碍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阻碍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间接加深了中国沉沦程度。 【解析】 第(1)问,本题考查的是对历史人物行为的评论,要遵循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原则,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和中国的社会性质进行分析归纳。 第(2)问,第一小问,中国的洋务派对西方民主政体的排斥根源于他们的阶级属性,根源于他们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根本目的,回答时主要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阶段特征进行分析。第二小问,主要从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思想文化进步的影响和中国沉沦程度方面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四个发起国的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十四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6月25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50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法国、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放弃低关税或自由贸易政策,实行全面的保护关税。19世纪末,英国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认为英帝国应该建立共同的关税,以保护帝国不受到外来竞争的危害。这个思想从根本上否定了自由贸易的原则,而自由贸易长期以来已经是英国的立国之本,受到两大党的共同维护。1903年张伯伦公开宣布他主张建立保护性关税,并辞去殖民大臣职务。不久,他建立“关税改革同盟”,大力宣传关税改革思想,掀起声势浩大的关税改革运动。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  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各种商品进口税平均提高40%。当时上千名经济学家反对这种经济上的极端民族主义,认为最后对美国也会不利,但胡佛认为此法符合美国民族最高利益。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关税战。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了60%~100%。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1934年的世界贸易额降到1929年的34%。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伯伦主张关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挑起关税战产生的国际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世纪~20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简表

阶段

时间

重要事件

第一阶段工场手工业时代

16—18世纪中期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英国圈地运动;世界市场的雏形时代开始出现

第二阶段蒸汽时代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1857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第三阶段电气时代

19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世界市场最终确立;全球交往频繁。

第四阶段

20世纪20年代—20世纪70年代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布雷顿森林体系;资本主义“黄金时代”。

第五阶段

信息时代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后

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资本主义经济“滞胀”。

 

 

请回答:

从表中提取世界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流畅。)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独立后便将科技进步列入国家发展方向。1787年宪法明确了联邦政府对科学技术的责任。联邦政府于1790年制定了保护专利权的第一部法律,并成立了联邦专利局,负责管理技术革命和发明创造的专利。1862年,林肯政府推行土地赠与法,鼓励各州创建关于农业、科学和工业研究的学院。后又成立美国最高的学术团体——美国国家科学院。为了统一度量衡,1901年成立了国家标准局。同年,成立了国家规划局,设有科学实验室,由政府拨款开展科学研究。一战前后,美国政府又更为直接地投资建立国家所属的实验机构。这些研究机构对于美国的基础研究、民用研究、军事研究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吴必康《英美科技政策史》

材料二  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对科技奖励的力度日益加大,如授予同文馆总教习丁韪良三品衔。甲午战争后,主张科技奖励的声音越来越大。1898年,清政府颁布的《振兴工艺給奖章程》规定:“能造出外国旧时所没有之机器或日用之物,授工部郎中实职,许以专利30年。”此后,清政府陆续颁布了《奖励各学堂章程》和《奖励游学章程》(1903年),对办新式学校的,出国留学的予以奖励。1906年,农工商部颁布了《奖给商勋章程》,对“创制新法新器,以及仿各项工艺确能挽回利权”者,分别奖给不同的职衔。1907年,清政府又相继制定了《垦荒官民给奖》等章程,奖励在农业实践中创新生产技术。

——摘编自高建明《晚清科技奖励政策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政府在鼓励科技发展上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并说明其成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在科技奖励政策上与美国的不同之处,并予以简要评析。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剧变后的苏联和东欧国家,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那些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这说明

A. 意识形态等因素深刻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B. 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C. 世界格局的变化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

D. 世界各国已完全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体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