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

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1895年4月17日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1901年9月7日

请回答:

(1)指出三则材料各出自哪一条约?

(2)根据材料归纳这些条约的主要内容。

(3)根据上述材料分别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材料一 五口通商;材料二: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往中国内地免征内地税;材料三: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帝斗争。 (3)材料一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材料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 试题(1)结合所学内容可直接判断三则材料分别是:材料一中“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应该出自《南京条约》;材料二中“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出自《马关条约》;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应出自《辛丑条约》。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一“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反映了《南京条约》中的五口通商;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只交所订进口税”反映的是《马关条约》中的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往内地免征内地税;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可以看出《辛丑条约》的中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帝斗争。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后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定,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以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唐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  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摘自《皇明大政记》

材料四  读《清军机处内景》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回答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设置有何不同看法?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你是否同意唐太宗和明太祖两人对丞相设置的看法? 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3)据材料三,说明明朝内阁大臣的职权和地位。

(4)据材料四,回答该机构的设置使清朝中央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何影响?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存在着强化君主专制与官僚群体分权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与分权弱化地方自主权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二  唐朝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得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三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举措?请结合秦朝中央官制,谈谈你如何理解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4)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的认识。

 

查看答案

17887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A. 联邦体制    B. 分权制衡原则

C. 共和制度    D. 主权在民原则

 

查看答案

华盛顿在17873月至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 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 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 废除君主立宪制    D.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查看答案

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 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 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 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 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