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

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B.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 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

D. 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

 

D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可知,义和团运动失败,使中国人民认清了清政府专制卖国的本来面目,拥护、支持清廷的态度变成反对、推翻清廷的态度,即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所以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2年2月11日,《神州日报》发表了《但闻人语响》的漫画(如图),描绘了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声音。对此画解读正确的是

A. 民众要求建立中华民国的愿望

B. 民众对袁世凯贪恋皇权的厌恶

C. 报刊舆论对政局发展起决定作用

D. 革命党人对结束封建帝制的期盼

 

查看答案

“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对这个方案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针对北方的农村现状而设计    B. 体现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C. 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 挽救了当时农民运动的危局

 

查看答案

马克思在论及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说:我们不要像骑士般的英国报纸那样去斥责中国人可怕的残暴行为,最好承认这是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这是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虽然你可以说,这个战争带有这个民族的一切傲慢的偏见、蠢笨的行动、饱学的愚昧和迂腐的蛮气,可是它终究是人民战争。而对于起义民族在人民战争中所采取的手段,不应当根据公认的正规作战方法或者任何别的抽象标准来衡量,而应当根据这个起义民族所已达到的文明程度来衡量。下列表述中不符合马克思观点的是

A. 明确否定了英国报纸对中国的歪曲    B. 认定中国进行的人民战争的正义性

C. 认为中国不应做无谓的抵抗和牺牲    D. 文明程度影响起义民族的抗争手段

 

查看答案

某国议员威廉·格拉斯顿说道:他们(中国政府)警告你们放弃走私贸易,你自己不愿停止,他们便有权把你们从他们的海岸驱逐,因为你固执地坚持这种不道德的残暴的贸易……在我看来,正义在他们(中国人)那边。该议员是就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哪一次战争发表的言论? (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对义和团运动的研究是近代史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8年孙中山说:“扶清灭洋之义和拳……为千古所未闻,然足见中国人民有敢死之气。”同时又说:“清廷有排外之举,假拳党以自卫,有杀洋人、围使馆之事发生,因而八国联军之祸起矣。

——顾则徐《清末民初思想领袖评价义和团总览》

材料二  义和拳就是全社会种种迷信种种邪说的结晶。造成义和拳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五:一道教,二佛教,三孔教,四中国戏(剧),五仇视新学……现在中国制造义和拳的原因,并未丝毫减少,将来的结果,可想而知。现在世界上有两条路:一条是向共和的、科学的、无神的、光明的道路;一条是向专制的、迷信的、神权的黑暗道路。我国民若是不希望义和拳再发生……到底是向哪条道路而行才好呢?

——1918年陈独秀《克林德碑》

材料三  以下是义和团运动时期流传很广的一首揭帖: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忘祖先。

……

神出洞,仙下山,扶助人间把拳玩。

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拳匪纪事》卷二《匪乱纪闻》

(1)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观点,指出这种观点与其革命主张的联系。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陈独秀否定义和团的原因。

(3)美国学者包瑞德说:“中国历史学者收集和分析义和团资料的工作绝不能使盲目排外主义延续下去,而外国研究者也不应当为外国人、外国机构和外国政府进行辩护。”包氏认为对义和团的研究应坚持怎样的原则?遵循这一原则,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