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面表格为不同的历史资料中关于明前中期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下面表格为不同的历史资料中关于明前中期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民众赋役不断增加

B. 白银渐趋货币化

C. 政府强化经济调控

D. 纸币退出了市场

 

B 【解析】 明初政府禁用金银交易,到明中期开始“驰用银之禁”,对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等不通舟楫之地的赋税折征银两,白银渐趋货币化,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赋役问题,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政府对经济调控强化,C项错误;材料涉及纸币贬值,不能得出其退出市场,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中唐时,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思想正统的统治地位为己任。这说明当时

A. 三教合一局面出现

B. 儒学正统地位丧失

C. 社会深受佛道影响

D. 民众受到异族统治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后面相关问题:

材料一“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恺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几年之后,这位伟人,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材料三“在皇帝(拿破仑)的庇护下,新贵名流才得以保住政权,增殖其财富并扩大其势力

—《拿坡仑时代》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恩格斯为何说拿破仑是德国“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2)以史实说明拿破仑是“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

(3)梯也尔所言“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是否符合史实?为什么?

(4)材料三中的“新贵名流”是指哪些人?在“皇帝的庇护下”,“增殖其财富并扩大其势力”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

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

——转自(历史风云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

(3)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始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三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活动的内容和作用。

(2)依据图一并结合材料一、二,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

(3)依据材料二、图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译书活动产生的影响。

(4)依据材料一、三,指出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其中充满着各国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博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材料二主导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是国际性的。……大萧条起因于欧洲和美国工业经济中的新问题,世界其他地区长期以来的衰弱也是原因之一结果是一场几乎给每一个社会都带来政治和经济压力的全球范围的崩溃……

——(美)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材料三“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出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修订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主要动力有哪些?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为了避免“全球范围的崩溃”,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体系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全球化在不同时期对各国的损益有差异”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