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

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

A. 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B. 内阁掌握决策大权

C. 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

D. 相权一度得以恢复

 

C 【解析】 根据“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表明明朝中枢权力运行较为讲究有序,C正确;明朝内阁的设立是加强了皇帝的权力的重要措施,A错误;明朝内阁没有决策权,B错误;明太祖已经废除丞相,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商朝信仰天帝的权威,《礼记》则有“君天下曰天子”的记载,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的注释“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由此可见周朝“礼”的文化

A. 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

B. 为周取代商提供了社会基础

C. 使神权王权的结合更为密切

D. 为强化王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查看答案

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代内阁的历史叙述。据此可以推断,明代内阁

 

记述

出处

(成祖时)夏每日百官奏事退,内阁臣造展前密约谈函…诸六部大政,成共平章,秩五品。

《明政统宗》

(宣宗时,内阁)于中外章奏,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条旨,中易红书批出御笔亲书。

《殿阁词林记》

(宪宗时)凡四方章奏,不召内阁大臣裁决,惟付之左右内臣而已。

《明宪宗实录》

(世宗时)内阁自加隆重,凡职住在先第一人,群臣尊仰,称为首相,其第二人以下多其荐引,随事附和,不敢异议。

《西园闻见录》

 

 

A. 掌握最高行政权力

B. 权力因皇权需要而浮动

C. 阁臣政治地位低下

D. 无法影响朝廷政局发展

 

查看答案

北宋建立后,中枢体制上改变了唐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而是以中书、枢密分掌民政与军政的二府制下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进行事权分割。此变化说明

A. 中枢机构的职能更加明确

B. 中央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

C. 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

D. 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

 

查看答案

下列对图1、图2所示历史变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 生产力发展影响王朝更替

B. 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

C. 分裂割据在古代难以避免

D. 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

 

查看答案

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说明

A.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 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

C.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D. 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