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初,孙中山在《排外与国际法》一文中指出:“各国交际,未尝不视国力之强弱以...

20世纪初,孙中山在《排外与国际法》一文中指出:“各国交际,未尝不视国力之强弱以为进退,而相与结不对等之约。”这主要表明,孙中山

A. 具备一定国家主权意识

B. 承认中外条约即国际法

C. 认清了列强的侵略本质

D. 主张废除不平等的条约

 

A 【解析】 孙中山的意思是说,我国因为处于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所以签了一些不平等不平等条约,这使我国的国家主权遭到了破坏,故选A;题干没有说到是否承认中外不平等条约,故排除B;列强的侵略本质是要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满足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这一点孙中山并没有看到,故排除C;1924年孙中山才认识到要废除不平等条约,20世纪初还没有认识到,故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末的中国出现了废除帝王纪年采用新纪年的主张,并形成了孔子纪年、黄帝纪年、帝尧纪年、西周共和元年纪年,秦始皇纪年、耶稣纪年之争。这反映了

A. 满汉民族矛盾已不可调和

B. 恢复传统纪年的迫切愿望

C. 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顿繁

D. 中国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之前,清朝统治者虽然事事对西方列强让步以求苛安,但唯独对日本一直态度强硬。这主要是因为

A. 日本实力弱于西方列强

B. 火烧圆明园的记忆犹新

C. 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

D. 华夷之辨观念根深蒂固

 

查看答案

下表中内容为不同著述对太平军作战情况的叙述。据此可以推知,太平军

事件记述

出处

1859年12月,杨秀清率太平军进攻池州(今安徽贵池)的清军时,“施放洋枪,子落如雨”。

《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上册)

“欲与洋鬼争衡,务先买大炮早备为先,与其有争是定。”“取到其炮,取到车炮架,寻好匠人,照其样式,一一制造。”

《李秀成自述》

李秀成回忆说,“那时洋鬼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则即败”“得其大炮洋枪不计其数”。

《太平天国(资料丛刊)》第2册

 

 

A. 已开始仿造洋枪洋炮

B. 军事进攻中节节胜利

C. 装备并使用新式枪炮

D. 始终以洋枪队为劲敌

 

查看答案

下图是郭廷以著《近代中国史纲》的部分目录。其中,空白处的标题应是

A. 英国的炮舰政策

B. 清的外援与曾军的奋战

C. 西方国家的携手

D. 朝局之变及时势的认识

 

查看答案

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联邦议会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的共58名议员组成,其中普鲁士占17席,若修改宪法14票即可通过。议员只能按照各邦君主的指示投票。这些规定表明,当时的德国

A. 联邦议会高于帝国议会

B. 普鲁士邦占据主导地位

C. 君主是实,立宪则为虚

D. 由联邦议会多数党组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