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 工农武装割据

B. 抗击外国侵略

C. 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D. 民主革命

 

D 【解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指在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下的革命发展趋势;“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抗击日本侵略时的口号;“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将革命进行到底”是三年解放战争时为推翻国民政府统治的口号,这些口号都反映了反帝反封这一主题思想,都属于民主革命范畴,故D项正确;ABC均属于民主革命的组成部分,故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的大规模集结,还不是他们自己联合的结果,而是资产阶级联合的结果。当时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必须而且暂时还能够把无产阶级发动起来。因此,在这个阶段上,无产者不是同自己的敌人作斗争,而是同自己的敌人的敌人作斗争。”这里“敌人的敌人”主要是指

A. 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

B. 封建主义的残余

C. 罗马天主教会

D. 工业资产阶级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中国

西欧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元璋: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

李贽:“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马丁·路德:“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④18~19世纪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卢梭:“人民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必须由人们直接行使,不能被代表。”

 

 

问题:

(1)据材料,概括各个时期中国和西欧国家思想发展史的历史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分析②时期中西方思想文化政策在目的和影响上的相似性。

(3)据材料概括李贽和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④时期中西方思想家思想主张产生的原因有何异同。

(4)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商业周刊》对200名中国“80后”和“90后”的调查发现,他们的行为是西方的,但价值观仍深植中国。45%的人认为,“真正重要的东西”是家庭,17%是朋友,12%是工作。82%最乐于帮父母,希望改善父母生活……

材料三1993年8月28日至9月4日召开的“世界宗教议会”大会上,讨论、通过并签署的《走向全球伦理普世宣言》,提出了全球伦理的构想,并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其中最为基本的道德戒律。这一戒律,被世人称之为道德金律或黄金规则。它的另一语义是“己欲达,而达人。”

(1)概括材料一、二、三中分别体现了孔子的哪些重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所体现的思想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三,概括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并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孔子的思想。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其中“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不会出现在

A. 《春秋》

B. 《尚书》

C. 《论语》

D. 《道德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