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商业周刊》对200名中国“80后”和“90后”的调查发现,他们的行为是西方的,但价值观仍深植中国。45%的人认为,“真正重要的东西”是家庭,17%是朋友,12%是工作。82%最乐于帮父母,希望改善父母生活……

材料三1993年8月28日至9月4日召开的“世界宗教议会”大会上,讨论、通过并签署的《走向全球伦理普世宣言》,提出了全球伦理的构想,并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其中最为基本的道德戒律。这一戒律,被世人称之为道德金律或黄金规则。它的另一语义是“己欲达,而达人。”

(1)概括材料一、二、三中分别体现了孔子的哪些重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所体现的思想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三,概括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并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孔子的思想。

 

(1)主张:克己复礼、仁爱、忠恕之道。关系:仁和礼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2)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伦理道德的发展完善做出了贡献。结合实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吸收。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从“礼”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从仁和礼相辅相成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作为其中最为基本的道德戒律。这一戒律,被世人称之为道德金律或黄金规则”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实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全球通史》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其中“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不会出现在

A. 《春秋》

B. 《尚书》

C. 《论语》

D. 《道德经》

 

查看答案

柏拉图主张让国家政权掌握在少数明智、富有才干、具有道德的人手中,这实际上是

A. 对雅典的民主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B. 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失败的必然结果

C. 坚定地支持雅典的民主制

D. 为自己进入仕途制造舆论

 

查看答案

亚里士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在这里他特别强调的是

A. 公民有权参与城邦事务

B. 城邦注重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C. 公民应珍视个人自由,具有个性

D. 公民应有集体荣誉感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关于孔子“仁”“礼”“中庸”关系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A. 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礼是立国立身的基础

B. 仁礼结合,礼体现仁的精神,仁有礼的约束

C. 无仁则无礼,无礼则无仁

D. 中庸是协调仁礼关系的恰当方法

 

查看答案

下列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孔子有浓厚的参政意识,强调“学而优则仕”

B. 孔子自汉代起就深受历代统治者的尊崇,被封为“文宣王”

C. 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维护奴隶制度的合法性

D. 孔子晚年整理了一些古典文献,最著名的是《论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