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3月,美国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不断恶化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3月,美国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不断恶化时罗斯福当选总统,在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说:“美国人民不是束手无策。在此紧要关头,.…他们选我出来实现他们的愿望”,“我怀着祟高的信念接受人民的委托”。罗斯福说“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罗斯福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他采取了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农业、工北、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1)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重要影响。

材料二:凯恩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1934年,他曾到华盛顿,这时罗斯福正在采取与自由放任不同的国家干预政策,以应对大危机。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的思想不谋而合。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巾通论》出版。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的经济学说,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并造就了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

(2)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1)内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调整工业和农业,推行以工代赈和社会福利等。影响:美国经济有所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和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2)变化: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②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 ③股份公司增加,企业普通职工拥有股票,出现“人民资本主义”; ④“经营者革命”应运而生,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 ⑤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高科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解析】 (1)本题据材料“大力加强国家对农业、工北、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整顿金融、调整工业和农业、以工代赈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再据材料“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二战后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并造就了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经济好转、缓和社会矛盾、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出现等方面回答重要影响。 (2)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福利国家、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第三产业、高科技产业对方面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规划往往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态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一百五十六个建设项目为中心……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重型机床、汽车、飞机、船舶)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1991-1995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11%左右……对外开放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由沿海到内地、由一般加工工业到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总体开放格局。

—王炳文《新中国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回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一五”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对国民经济有何推动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八五”时期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材料二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对外贸易情况,分析明清对外贸易政策及其后果。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世界经济特征,分析19世纪末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对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会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词汇本质上反映了

A. 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

B. “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C. 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

D. “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查看答案

(题文)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提高了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外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图是这一时期“各类国家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发达市场国家获得了更大的利益

B. 计划经济国家进行深刻的改革

C. 发展中国家更深地融入世界市场

D. 石油输出国极大推动“南南合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