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对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会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1)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特点: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2)现象:纺织业的发展,雇佣关系出现 本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观点:重农抑商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解析】 试题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可以看出描述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其主要的特点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主要包括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脆弱性、封闭性、落后性等等。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归纳总结“现象”: 纺织业的发展,雇佣关系出现。而“雇佣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体现的是重农抑商的观点。结合所学可知,这种观点虽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词汇本质上反映了

A. 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

B. “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C. 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

D. “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查看答案

(题文)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提高了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外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图是这一时期“各类国家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发达市场国家获得了更大的利益

B. 计划经济国家进行深刻的改革

C. 发展中国家更深地融入世界市场

D. 石油输出国极大推动“南南合作”

 

查看答案

上个世纪一家英国杂志曾说:“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这段文字说明作者

A. 担心美国对欧洲的渗透

B. 抵制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 否认欧元的问世和流通

D. 反对欧盟的深化和扩大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A. 平等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正式确立

B. 为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而建立的有效机制

C. 消除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D. 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查看答案

(题文)有人如此评价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跨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论据主要是

A. 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局部改革

B. 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C. 改革陷入困境,苏联走向解体

D. 从根本上动摇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