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制定并发布《推动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材料二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对外贸易情况,分析明清对外贸易政策及其后果。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世界经济特征,分析19世纪末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列举:汉代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唐宋以来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商品;宋元海外商运发达,远销欧亚、北非等地区,税收丰厚;明朝郑和下西洋. 政策:明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后果: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落后于整个世界潮流. (2)特点: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成因:两次工业革命;世界经济发展;交通工具的变革;列强对外商品和资本输出;西方国家殖民扩张. 【解析】 (1)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及海禁政策,解答本题正确掌握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发展状况及海禁政策的内涵、历史影响。第一小问列举,依据材料中“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对外贸易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汉朝、唐宋时期、宋元时期、明朝四个历史时期归纳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对外贸易情况。第二小问政策,依据材料“明清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为海禁政策。第三小问后果,依据海禁政策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明清时期中国封闭、保守的角度进行分析归纳。 (2)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解答本题需要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二中图片蕴含的有效信息,并正确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条件。第一小问特点,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图片蕴含的信息,可以归纳为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第二小问成因,依据第一小问的答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工业革命、世界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变革、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等角度进行归纳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对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会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词汇本质上反映了

A. 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

B. “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C. 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

D. “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查看答案

(题文)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提高了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外贸易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图是这一时期“各类国家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发达市场国家获得了更大的利益

B. 计划经济国家进行深刻的改革

C. 发展中国家更深地融入世界市场

D. 石油输出国极大推动“南南合作”

 

查看答案

上个世纪一家英国杂志曾说:“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这段文字说明作者

A. 担心美国对欧洲的渗透

B. 抵制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 否认欧元的问世和流通

D. 反对欧盟的深化和扩大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A. 平等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正式确立

B. 为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而建立的有效机制

C. 消除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D. 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