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是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一五”计划 B...

下图是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一五”计划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解析】材料中的图片反映出的是“赶超英国”的内容,这是大跃进时期的“赶英超美”口号的体现,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一五”计划是新中国重工业起步的项目,是符合实际的;B选项三大改造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事件,与此无关;D选项主要是针对分配问题提出的集体化措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优先发展轻工业

C. 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 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查看答案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 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 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 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 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通货膨胀,意指一般物价水平在某一时期内,连续性地以相当的幅度上涨的状态。它对社会发展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欺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法币发行与物价指数表

 

年月

法币发行量(亿元)

发行指数

上海批发指数

重庆批发指数

1937年

6月

14.1

l

1

1945年12月

10319

732

885

1405

1946年12月

37261

2642

5713

2688

1947年12月

331885

2353

83

40107

1948年

8月

6636946

470705

4927000

 

 

—摘自刘克祥、陈争平著《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46—1948年国统区产生恶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材料三从1988年8月中旬开始,各地先后出现抢购先兆,在上海,8月17日、18日,抢购的迹象已经明显,……从8月19日起出现全国性抢购狂。……银行门前提款的人拥挤不堪,上海银行告急。

—摘自尹永钦、杨峥晖《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

(邓小平)在1988年5月19日说:“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决步伐。物价问题是个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是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摘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长期使我们焦虑的农业生产之所以能够在短时期内蓬勃发展起来,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强大活力,根本原因就在于大胆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发挥了八亿农民的巨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影响。

 

查看答案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允许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家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C. 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改变

D. 农民将失去土地承包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