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毛泽东《沁园春·雪...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毛泽东《沁园春·雪》:“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以秦始皇为例,怎样认识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历史人物是复杂的,他们生活的时代环境、成长经历、性格特点都充满了复杂性、破缺性和不确定性。然而长期以来的人物教学却不尽如人意。教师往往在人物生平的叙事上一带而过,在人物评价上又是按照所谓的规律总结出一套规范化的表达,贴好标签…,,如此的教学留给学生的人物形象扁平而干瘪,只有“冷淡的尊敬”,而无“发自肺腑的欣赏”;独断而机械的历史结论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日益懒惰和僵化,而人物教学希望通过优秀人物的嘉言懿行来培养公民人文素质的教育目标便流于形式,破坏了人物教学功能的发挥。”

—《还原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2)历史人物是复杂的.然而在现实的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却存在“扁平而干瘪”的现象,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1)功: ①顺应历史潮流,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 ②创建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在内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派兵北伐匈奴,南征越族,移民戍边,修筑了万里长城,扩大了疆域; ④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过: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广建宫殿陵墓;赋税沉重,滥用民力;实行残酷的刑法,统治残暴。 总之: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发展和国家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但其文化专制和残暴统治对后世产生了不利影响。 (2)①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所处时代的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 ②要对历史人物的功和过进行全面的分析,一分为二,切记绝对化。任何绝对肯定或否定都不能得出正确的论断; ③要对这一人物的所有事例全面的了解,不能以点带面; ④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先要叙述史实依据,然后得出结论,做到有理有据,论从史出。 ⑤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如生产力标准),看其历史活动对历史的发展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或个人品质是优是劣来进行评价。然很多历史人物的活动充满矛盾,评价时要看其主流(主要方面),依据主流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解析】 (1)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对秦始皇的评价应该从功过两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功绩方面主要有统一六国,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北击匈奴,进行政治制度改革等;过错方面主要有焚书坑儒、进行残暴专制、征收沉重的赋税等。总之对于秦始皇应该进行全面评价,不可只评其功或只讲其过。 (2)根据“历史人物是复杂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把握全面性原则,要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评价,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评价的标准应该客观统一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都有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继“9.11”事件之后,恐怖分子又相继在世界其他地区制造大规模恐怖袭击,尤其是西欧国家近年来成为恐袭的重点,无辜平民大量丧生。

(1)材料一中提出的确定时代主题的依据是什么?20世纪以来的时代主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今威胁人类和平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当代几对伙伴关系的基本表述:

中俄:面向21世纪的平等互信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

日俄:创造性合作伙伴关系。

美日:全球性合作伙伴关系。

中日: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2)材料二阐释的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司马迁《史记》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秦国面临怎样的形势和政治环境,为此商鞅提出怎样的改革措施来解决这一疑难问题?这一措施对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

材料二: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开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结果如何?并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历史是一个包含时间、空间和人类活动的概念,因此与历史有关的工作都必须在特定的坐标系参照下进行;历史又是一个包含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的概念,所以史学研究必须围绕这些层面或维度来展开。

—《历史观念、历史书写与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有关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史实明确,逻辑清晰,表达流畅)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受到双方政治和世界局势的影响,同时也对双方及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黑船来航”事件深深地刺激了日本的民族情感,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他(高杉晋作)希望从邻国的身上找到答案。1862年他乘千岁丸号到达上海……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长为攘夷派急先锋。

—伊文成、马家骏主编《明治维新史》

日本刚刚开国,就希望从邻国身上得到“补偿”,迫不及待的加入西方大国扩张行列。吉田松荫曾露骨的讲到:“养国力、割易取之朝鲜、满洲(中国东北)、支那(中国)。”

—《大国崛起·日本》

(1)根据材料一,简述晚清局势对日本人士的双重影响。19世纪后半期,日本是如何从邻国身上得到“补偿”以“养国力”的?

材料二: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发布《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八年中,中国军队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役1117次,11位上将,34位中将,99位少将阵亡,320万陆军战士战死沙场。5000空军魂归长空,海军全部打光。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再次向全体抗日将士致敬!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引自《历史上的今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材料三:在中古史上,日本长期向中国学习,如日本的大化改新,推动了日本的封建化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华文化圈中有机组成部分……从近代以来历史的大背景看,一百多年来,中日实力有过两次“换位”。第一次是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清朝;第二次则是201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被中国超过,失去了连续保持40余年的“世界第二”地位。

—摘编自辛仲楚《中日实力在甲午战争后发生第一次“换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以来世界与中国的角度,分析中日两国这两次“换位”的不同背景。

 

查看答案

卢梭认为,分权是对人民主权法则的反动,分走了本应完全属于人民的权利,制约了本应至高无上的人民意志。由此看出卢梭思想中

A. 强调民主与法治原则

B. 践行社会契约

C. 主张直接民主

D. 反对分权学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