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北齐均田令中,有“每丁给永业田(不必归还政府的土地)二十亩,为桑田,期中种桑五十...

北齐均田令中,有“每丁给永业田(不必归还政府的土地)二十亩,为桑田,期中种桑五十根,榆三根,枣无根”的条文。隋朝均田令也规定了永业田必须“课之以桑、榆及枣”,“以备生生之资,以供养老之具”。据此可知

A. 农民的负担逐渐减轻

B. 均田制推动了小农经济发展

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D. 政府的土地政策趋向于宽松

 

B 【解析】 均田制是政府提供土地供农民使用,农户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方式进行生产,即均田制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说明农民收获的农产品大量销往城镇,排除C项;实行均田制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材料不能反映政府土地政策趋向宽松,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其《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这说明

A. 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单向融合导致五胡的消失

B. 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C. 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D. 民族融合是导致民族消失的根源

 

查看答案

西汉昭帝时召开盐铁会议,代表政府的桑弘羊与代表民间的贤良文学,就西汉以来的财政经济政策等问题展开辩论。会后政府颁布法令,改酒业官营为向卖酒者征税,又下令罢关内铁官,部分地允许私人采炼和贩运铁器。这反映出当时

A. 盐铁官营不利于国家统一

B. 政府抑商政策发生异变

C. 官营经济由膨胀转向收敛

D. 民意左右着政府的决策

 

查看答案

“(剌史以六条问亊,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五条,二千石子弟恃估荣势;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可见刺史的设置

A. 不干涉郡国正常的行政权    B. 削弱了丞相的权力

C. 彻底解决了封国威胁问题    D. 严重威胁到了皇权

 

查看答案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汉武帝委任其为江都王国相。后皇帝祭祖之地发生火灾,董仲舒欲借机宣扬“天人感应”以告诫汉武帝,汉武帝大怒,将其打入死牢。后来董仲舒罢官免死,不敢再说灾异之事。这表明

A. 董仲舒放弃了自己的思想主张

B. 汉武帝拒绝“天人感应”学说

C. 中央集权不容儒家学者干涉

D. 皇帝垄断对“天意”的解释

 

查看答案

《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有个叫赵宣的人,葬亲后不久就关闭墓道,在墓道中守丧20年,博得“乡邑称”的类名,“州郡数礼请之”,他推托。太守亲自登门求见,才知其有五个孩子,都是在守墓期间生的,太守大怒,以“诳时惑众,诬污鬼神”将其治罪。这个事件主要反映

A. 汉朝选官依据儒家思想

B. 汉朝选官注重孝行与廉德

C. 汉朝注重对官员的监督

D. 汉朝察举制存在消极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