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A. 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 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 使人民有了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

 

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得免于战国”“人人自以为更生”,说明秦国实现统一,战乱结束,使人民从事生产有了安定的环境。故答案为D项。A项对材料理解错误,排除;B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B. 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C. 通判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查看答案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反映唐朝当时的实质问题是

A.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 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查看答案

(题文)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如姬姓的随、唐等国到达了汉水以东地区;建都于蓟(今北京)的燕国更延伸到了东北遥远的地方;改封到今江苏丹徒一带的宜侯更是延伸到了东南遥远的地方”。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安抚有功的贵族功臣

B. 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

C. 确保贵族的政治垄断

D.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查看答案

北京晨报一文认为:“西周封建制是传统中国中契约社会的代表,天子将土地分给诸侯,而诸侯则向天子效忠,从而以最简单的人际关系组织了复杂的社会治理体系”。关于这段史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封建制即分封制

B. 天子与诸侯间契约强调相互的权利与义务

C. “契约社会”有当代主权在民的内涵

D. 分封制与宗法制共存于治理体系

 

查看答案

《金乡县志》记录了明代地方官的一次祝酒词:“敦崇礼教,举行宴饮,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内睦宗族,外和乡党”。此中包含的中国传统观念不包括

A. 宗法观念

B. 崇信佛道观念

C. 遵守秩序观念

D. 忠孝观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