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反映唐朝当时的实质问题是

A.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 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的理解。由“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 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这主要反映了地方权力过大,危急到中央权力。所以选 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如姬姓的随、唐等国到达了汉水以东地区;建都于蓟(今北京)的燕国更延伸到了东北遥远的地方;改封到今江苏丹徒一带的宜侯更是延伸到了东南遥远的地方”。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安抚有功的贵族功臣

B. 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

C. 确保贵族的政治垄断

D.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查看答案

北京晨报一文认为:“西周封建制是传统中国中契约社会的代表,天子将土地分给诸侯,而诸侯则向天子效忠,从而以最简单的人际关系组织了复杂的社会治理体系”。关于这段史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封建制即分封制

B. 天子与诸侯间契约强调相互的权利与义务

C. “契约社会”有当代主权在民的内涵

D. 分封制与宗法制共存于治理体系

 

查看答案

《金乡县志》记录了明代地方官的一次祝酒词:“敦崇礼教,举行宴饮,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内睦宗族,外和乡党”。此中包含的中国传统观念不包括

A. 宗法观念

B. 崇信佛道观念

C. 遵守秩序观念

D. 忠孝观念

 

查看答案

《北京晨报》:中国传统思维中,一向有一个祖先、一个政权、一个核心的习惯。五千年文明需有一个源头,从制度方面寻找是

A. 井田制影响

B. 禅让制影响

C. 八股取士影响

D. 宗法制、分封制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成为欧洲最主要的金融中心,它的汇票可以在世界各地兑换,扮演了世界货币的角色,成为欧洲各个王国、公爵、公司的借款人,俨然是欧洲的央行。

——2013年10月30日《长江商报》孙兴杰《资本转移与荷兰的衰落》

材料二 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5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中傲视列强,伦敦也逐渐成为全球生产中心和世界贸易中心。伴随着19世纪最后20年国际金本位制的确立,英国积累了大量黄金储备,英镑成为国际贸易最主要的结算货币和支付手段,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一战前得以确立,成为全球第一大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金融中心百年变迁对中国的启示》

材料三 美国利用两次世界大战使经济实力一次再一次地飞跃,为纽约成为世界性的金融中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战之后,美元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击败英镑,成为货币霸主。美国利用政治手段和军事力量,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在亚非拉地区援助参战国恢复国内经济,纽约也将金融活动的触角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

——《国际金融中心百年变迁对中国的启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世界金融中心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伦敦成为当时世界金融中心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美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原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进行资本扩张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