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广东南海霍韬的《霍氏家训》(田圃)说:“人家养生,农圃为重,末...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广东南海霍韬的《霍氏家训》(田圃)说:“人家养生,农圃为重,末俗尚浮,不力田,不治圃,坐与衰期。”力言“非力耕不得食”,“子侄不可不力农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A. 霍氏家训严格

B. 极端排斥商品经济

C. “以农为本”观念根深蒂固

D. 强调劳动获得财富

 

C 【解析】:依据材料的主旨可以看出《霍氏家训》极力劝导子侄从事农业生产,这说明“以农为本”观念根深蒂固,可以直接选出C项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王文韶,字夔石,浙江仁和人。咸丰二年进士,铨户部主事。累迁郎中,出为湖北安襄郧荆道。左宗棠、李鸿章皆荐其才。

初,英、法并缅、越后,西南缘边防务益棘。文韶绥靖各路土司,令自为守。会日韩启衅,诏入都询方略。既至,奉帮办北洋之命。鸿章赴日议和,文韶权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和议成,实授。时关内外主客军四百馀营,酌留湘、淮、豫三十营,馀悉散遣,士卒帖然。建议筹修旅大炮台,谓:"旅顺旧台密於防前,疏於防后,敌自大连湾入,遂失所芘;大连旧台,专顾防海,未及防陆,敌自金州登岸,遂不能支。今重整海防,必弥其罅隙。"又请加意水师、武备各学堂,以储将才,娴武干,俟财力稍足,徐图扩充。又陈河运漕粮积弊,请苏漕统归海运,他若勘吉林三姓金矿、磁州煤矿,踵鸿章后次第成之,而京汉铁路亦兴筑於是时矣。又奏设北洋大学堂、铁路学堂、育才馆、俄文馆,造就甚众。二十四年,入赞军机,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二十六年,拳匪仇教,文韶力言外衅不可启,不见纳。宫车既出,三日,始追及怀来。自联军犯京,事急,两宫召军机,惟文韶一人入见,谕必侍行。至是立召对,泣慰之,遂随扈,自晋入秦,晋体仁阁大学士。明年,改外务部会办大臣,旋赏黄马褂。署全权大臣,命先还京,佐办中俄条约。交还东三省及关外铁路,事宁,赏双眼花翎。充政务处大臣,督办路矿总局。转文渊阁,晋武英殿。三十一年,免直军机。明年,称疾乞休。

文韶历官中外,详练吏职,究识大体,然更事久,明於趋避,亦往往被口语。三十四年,乡举重逢,赐太子太保。其冬,卒,年七十九,晋赠太保,谥文勤。

——摘编自《清史稿·列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文韶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文韶的贡献。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朝韩首脑会晤于4月27日在板门店南方一侧的“和平之家”举行,这是朝鲜战争后朝鲜最高领导人首次踏上韩国土地,引发各方高度关注。

美国智库韩国经济研究所高级主任斯坦加龙认为,中、美等国为创造朝韩首脑会晤的必要氛围做出重大贡献。没有各方落实安理会涉朝决议、推动对话实现的一系列努力,今天的好局面就不会出现。朝韩以平昌冬奥会为契机展开的一系列积极互动值得赞许,让半岛气氛从对抗转为对话。

日本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道下德成说,朝韩或许会在无核化问题解决的前提下达成一些合作共识,但这个前提有赖于朝美会谈结果。未来朝美首脑会谈最乐观成果是双方就无核化和朝美关系改善达成原则性共识,但真正实现共识可能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

韩国统一部前长官丁世铉说,这次会晤可能成为半岛冷战结构解体的起点。只要会晤进行顺利,朝核问题能通过对话得到解决,韩朝关系或将以超出想象的速度迅速恢复。届时不仅金刚山旅游项目和开城工业园区会得以重启,韩国还可能帮助朝鲜在元山港口一带新建工业园区,帮助朝鲜进行经济建设,从而起到消除韩朝间敌对意识的作用。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韩关系的由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韩关系缓和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二战后,在美国主导下,日本进行了以现代公务员制度构建为主的官僚制改革,为日本战后政治发展与经济建设构建了良好的基础。改革后的日本公务员制度汲取了美国成熟制度的诸多优点,又结合日本社会特色和传统文化,构建了富于日本特色的公务员体系,是西方政治行政体制在东方文化维度下运行的成功尝试,成为日本战后经济腾飞,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强国的有力推手和保障。

  日本公务员分为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两类。其中,在国家机关和国营事业中供职的称国家公务员,在地方政府和地方公营事业中供职的称地方公务员。日本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行政首长,都由国民直接选举或者间接选举产生,任期有限,没有终身任职制,总理大臣一般都是在国会中占有多数议席的政党领袖担任。战后除了少数官员作为政治家参与国民选举和议会表决任职外,绝大多数要通过严格的公务员考试。通过考试录用的一般职国家公务员不受政局动荡影响,确保了国家机关行政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工作免受损失,甚至在全国出现了“政治空白”的非常时期,也能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和各种政策的贯彻执行。在公务员制度中实行职级制和“年功序列”制,以此为标准,决定工资待遇,规定报考官职。

与此同时,对日本官僚制暴露的缺点也应该高度重视防止重蹈覆辙,比如黑金政治、权钱交易、缺乏活力等。在构建官僚制度同时推进民主建设,把握政治民主与官僚制的平衡。

 ——摘编自《日本官僚制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以下是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的两幅插图图275,《巴图族的简单生活》,图281《苏丹大饥荒》

根据图片和图片说明,依据你的理解和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结合一幅图片也可。)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徽州地区(祁门、休宁、歙县等地)土地买卖交易契约 427件中使用通货情况表

 

年代

 

买卖契约数

使用通货分类

宝钞

谷物

绢布

洪武2年1369-1398

49

37

6

5

 

建文1399-1402

22

7

11

4

 

永乐1403-1424

103

84

1

14

3

洪熙1425

6

4

 

1

1

宣德1426-1435

40

9

1

9

21

正统1436-1449

54

 

35

7

12

景泰1450-1456

30

 

27

1

2

天顺1457-1464

33

 

31

2

 

成化145-1487

90

 

90

 

 

 

备注:永乐七年有一例用元中统钞交易,未入通货分类

材料二    洪武元年(公元 1368年),明太祖命户部与行省铸造洪武通宝钱,“其制凡五等”,自一钱以上,按比例增加重量,足值铸币,这是明初的第一种法定货币。自洪武八年起,又发行“大明通行宝钞”,不可兑换、不限制发行数量。此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货交易”。之后官府一方面严令禁止金银交易,另一方面推动宝钞流通。到正统年间,尽管宝钞与银的比价已经贬值千倍,但是朝廷仍下诏“各处诸色课程,……今后俱照例收钞”。成(化)弘(治)时出现了“宝钞今惟官府行之,然一贯仅值银三厘,钱二文。民间得之,置之无用之地耳”的现象。隆庆元年(1567年)穆宗颁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白银的使用得到了官方认可。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改革,赋役折银计算,“银始独重于天下,百物皆取银为准矣”。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初步考察》等

材料三   南京国民党政府建立后以银元为主币,但当时国内通货混乱。据统计,截止到1929年,中外银行的银元主要的有15种;全国有纸币发行权的银行不下30家,发行的纸币上百种 。1929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罗斯福总统1934年实施《购银法案》,向国内外高价收购白银13亿盎司,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工商厂家和银行钱庄纷纷倒闭停业。

1935 年11 月,南京国民政府根据英国首席经济顾问李滋罗斯的方案,实行法币政策。废除银本位制,实行白银国有以充作法币准备金。同时实行白银管制,大幅度提高白银出口税率。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规定法币可无限制买卖外汇。实行汇兑本位(以外汇为本位,信用由外汇的价格决定),确定法币与英镑的汇率为1元比1.25先令。美国政府以当时中国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不支持改革为要挟,要求把中国售银所得的款项存在纽约、并由美、英平分中国的货币权。双方最终妥协,签署了“中美售银协议”,将法币纳入美元集团。国民政府获得了发行法币的外汇准备金,法币改革得以实施。

——摘编自周春英《英美日三国与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朝法定货币演变及特点,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政策”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