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是文明的差异。而我国学者方永刚、唐复全则指出...

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是文明的差异。而我国学者方永刚、唐复全则指出:“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最能论证方、唐二位学者观点的史实是

A. 杜鲁门主义出台

B. 北约华约对峙

C. 尼克松访华

D. 东欧剧变

 

C 【解析】本题考查美苏争锋。根据材料信息“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A、B、D三项说法均是以意识形态为阵营的,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C项说法符合题意,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属于资本主义阵营,本题答案为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6年2月6日,新华社播发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21日访华。8日,美国政府在新罕布什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尼克松的访华不会有什么政治上的后果”,“普通公民能做这样一趟旅行是健康有益的”。中国政府发出这一邀请的最主要目的是

A. 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发展进程

B. 促成中日关系正常化及两国建交

C. 试探美国时任政府奉行的对华政策

D. 打破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

 

查看答案

基辛格回忆说:阿尔巴尼亚提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美国的双重代表权和把安理会席位给北京的提案,却根本没有表决。问题的实质在于,友好国家改变了立场。当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的时候,他们害怕投票赞成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受到我们的某种惩罚。现在我们戏剧化地要跟中国和解,他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基辛格认为中国外交取得进展

A. 是由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高

B. 关键是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C. 取决于欧洲国家时中国的态度

D. 受益于中美两国关系趋向缓和

 

查看答案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期间,美国本着五项原则(重申一个中国的政策;声明美国不支持台湾岛内的独立运动;美国不鼓励日本插手台湾问题;支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问题;支持继续推动正常化。)和中国会谈,最终签署《中美联合公报》。这表明当时:

A.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B. 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C. 美国坚决反对台湾岛内的独立运动

D. 美国认识到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规定了在发生与第三国冲突时互助的义务。在理论上,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而实际上,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危机加剧,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保障了中苏双方的国家安全

B. 实践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D.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查看答案

《全球冷战》一书中说,“会议在亚非国家之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的同时,也在华盛顿和莫斯科引起了严重的关切。……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断定,第三世界国家新近获得的采取一致行动的能力,意味着‘自由世界与共产主义世界之间的战场正在转移’”。该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 雅尔塔会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