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规定了在发生与第三国冲突时互...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规定了在发生与第三国冲突时互助的义务。在理论上,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而实际上,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危机加剧,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保障了中苏双方的国家安全

B. 实践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D.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A 【解析】 据材料中“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意味着如果中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危机加剧,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可以得出该条约保障了中苏两国的国家安全,故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题干中时间为1950年,故B项错误;只凭中苏建立同盟关系不能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故C项排除;据所学可知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故D项排除。 点晴:解题时一方面需要紧扣题干信息“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 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等信息,再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美国鼓励中国政策的破产的标志综合判断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全球冷战》一书中说,“会议在亚非国家之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的同时,也在华盛顿和莫斯科引起了严重的关切。……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断定,第三世界国家新近获得的采取一致行动的能力,意味着‘自由世界与共产主义世界之间的战场正在转移’”。该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 雅尔塔会议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54年5月1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周恩来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目露凶光的青龙,其标题是“红色中国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该期杂志中可能出现的评论是

A. 莫斯科加强了对北京的控制

B. 一个巨人决心把美国和西方赶出亚洲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为联合国带来新的能量

D. 周不打算改变任何人的反共立场,但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查看答案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召开之时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 中苏关系已经开始恶化

C. 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

D.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查看答案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这一思想

A. 有利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B. 后来发展成“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C. 后来发展成“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 成为“求同存异”主张的理论基础

 

查看答案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A.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 以世界大国的身份步入了国际外交舞台

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