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基辛格回忆说:阿尔巴尼亚提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美国的双重代表权和把安理会席位给北...

基辛格回忆说:阿尔巴尼亚提案以压倒多数通过了。美国的双重代表权和把安理会席位给北京的提案,却根本没有表决。问题的实质在于,友好国家改变了立场。当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的时候,他们害怕投票赞成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受到我们的某种惩罚。现在我们戏剧化地要跟中国和解,他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基辛格认为中国外交取得进展

A. 是由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高

B. 关键是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C. 取决于欧洲国家时中国的态度

D. 受益于中美两国关系趋向缓和

 

D 【解析】 由材料“现在我们戏剧化地要跟中国和解,他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了”,可见基辛格认为中国外交取得进展受益于中美两国关系趋向缓和,排除B,选D;材料没有提到欧洲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排除C;材料没有提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排除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期间,美国本着五项原则(重申一个中国的政策;声明美国不支持台湾岛内的独立运动;美国不鼓励日本插手台湾问题;支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问题;支持继续推动正常化。)和中国会谈,最终签署《中美联合公报》。这表明当时:

A.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B. 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C. 美国坚决反对台湾岛内的独立运动

D. 美国认识到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规定了在发生与第三国冲突时互助的义务。在理论上,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而实际上,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危机加剧,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保障了中苏双方的国家安全

B. 实践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D.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查看答案

《全球冷战》一书中说,“会议在亚非国家之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的同时,也在华盛顿和莫斯科引起了严重的关切。……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断定,第三世界国家新近获得的采取一致行动的能力,意味着‘自由世界与共产主义世界之间的战场正在转移’”。该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 雅尔塔会议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54年5月1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周恩来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目露凶光的青龙,其标题是“红色中国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该期杂志中可能出现的评论是

A. 莫斯科加强了对北京的控制

B. 一个巨人决心把美国和西方赶出亚洲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为联合国带来新的能量

D. 周不打算改变任何人的反共立场,但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查看答案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召开之时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 中苏关系已经开始恶化

C. 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

D.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