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史实或观点中,哪些体现了雅典民主的弊端 ①一位不识字的农夫请人代写陶片,没想...

下列史实或观点中,哪些体现了雅典民主的弊端

①一位不识字的农夫请人代写陶片,没想到农夫说出的正是代写者的姓名。后者问为什么,农夫答:都说他优秀,所以他危险。

②“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少数人手中。”

③苏格拉底在法庭上讲了一些挑衅性甚至羞辱性的话以后,在第二轮投票中被判死刑。

④这种专政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A. ①②③

B. ②⑧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D 【解析】 体现的是陶片放逐法的弊端,③苏格拉底之死也是雅典民主存在弊端的体现,④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弊端,但②体现的是雅典的民主性而非雅典民主的弊端,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D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初,绅衿户享有法定的豁免杂项差徭的权利。绅衿免除的赋役负担必然落在小民身上,这就造成贫民与绅衿的矛盾,贫民与维护绅衿特权的封建政府的对立。后来绅衿还谋求种种非法特权,“或出入官署,包揽词讼;或武断乡曲,欺压平民;或抗违钱粮,藐视国法;或代民纳课,私润身家”。绅衿的不法行为,同封建政府的职能和权力发生冲突,他们腐蚀官僚队伍,造成吏治败坏。雍正二年二月,下令革除标志绅衿特权的儒户、宦户名目,使他们与百姓一体当差,不许生监包揽同姓钱粮,不准他们本身拖欠钱粮,如敢抗顽,即行重处。

——摘编自冯尔康《雍正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帝“官绅一体当差”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官绅一体当差”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黄梅戏天仙配中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家喻户晓。下面是汉代和宋代不同时期“董永遇仙”版本的对比

时间

汉代

宋代

人物

刘向《孝子传》中的董永家境贫寒,父亲不幸去世,却无钱埋葬,就卖身为奴,贷钱葬父。他为父尽孝感功了天帝,天帝命仙女下凡,以纺织帮助董永还债后,返回天上。

宋元话本《董永遇仙传》中董水是家境贫寒的读书人,七仙女是天上的织女,因羡慕人间的生活,思凡下界,嫁给了知识分子阶层的董永,两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解读两个版本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讨“董永遇仙”所折射出的历史变迁。(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代的“先王”们都是“议事以制不为刑辟”,他们“临事设刑,不豫设法”的做法,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把法的历史推进到成文法时代。春秋人之所以频繁的引用制、常、典、则等多种法律形式,说明他们的时代不存在大规模的法典。到了战国时期,平民数量急剧上升,在社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平民已经有了诉讼要求,在这样的时代,法治思想就不应再表现为当政者的“临时制刑”,而应当是事前“为刑辟”,制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形式较为统一的成文法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摘编自徐祥民《法家法律思想研究》

材料二  在中国法律思想发展过程中,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一种特别的司法制度,就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魏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思想越来越多受到以“礼”为核心的纲常原则的指导。“以礼制刑,礼法合一”是对唐朝法律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

今天,“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等法治思想已经深入到国民的意识当中。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在法律的制定修订中,把历史上的或者外国的制度拿来加以改造以为我所用。古代中国的法律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很好的古代法治理论,在选择新的治国方略中,它与领会西方法治理论对我们具有完全相同的价值。

——整理自张苏阳《论中国古代法律儒家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夏商西周时代至汉唐中国法律演变的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法律思想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查看答案

明清拟话本中出现大量“经商故事”,组这些作品却往往没有突出“商人逐利”的情节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A. 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B. 正统文化情结的影响

C. 拜金思潮遭到社会的鄙视

D. 文人缺乏商人逐利的经历

 

查看答案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 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 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 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 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