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物体的电动力学》,为物理学的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物体的电动力学》,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为纪念这一成果诞生100周年,2005年被定为“世界物理年”。

材料二 爱因斯坦坚信对希特勒只有用暴力才能遏制,于是他写信给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向他通报核裂变的能力……美国1945年秋天用两颗原子弹轰炸了日本广岛和长崎,从而结束了世界大战……爱因斯坦并没有参与开发核武器,当听到核弹轰炸广岛的消息时,他沮丧地说:“呜呼,哀哉。”他在晚年致力于反对原子武器。

材料三 

    秦山核电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爱因斯坦创立了什么科学理论。他对近代物理学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2)材料二中爱因斯坦通报核裂变的用意何在?后来爱因斯坦对研发核武器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从中体现了他怎样的社会责任感?

(3)结合材料三谈谈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科学理论:狭义相对论。贡献: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2)用意:迅速打败德国法西斯。变化:反对使用核武器。社会责任感:关心人类的进步与和平。 (3)科技既可以给人类带来福祉,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解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创立了狭义的相对论,这一理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发展,改变了原来的绝对的时空观,是现代物理学的一次革命。 (2)从材料“爱因斯坦坚信对希特勒只有用暴力才能遏制,于是他写信给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向他通报核裂变的能力”可以看出爱因斯坦通报核裂变的威力的原因在于消灭德国法西斯。但是因为原子弹的威力使得爱因斯坦转变为反对原子战争。爱因斯坦的责任感可以结合其行为进行分析。 (3)关于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要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个角度进行分析,科技既可以给人类带来福祉,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爱因斯坦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是第四次世界大战人们将只会用木棒和石头打仗了。”这个言论表明爱因斯坦是一位

A. 反对战争的科学家

B. 极端的民族主义者

C. 狂热的爱国主义者

D. 鼓吹战争的社会活动家

 

查看答案

1921年,爱因斯坦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因为他(  )

A. 提出了相对论

B. 提出光量子假说

C. 发表《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

D. 研究布朗运动

 

查看答案

在电视剧《宫》中,女主人公晴川穿越到清朝年间,为晴川穿越时空回到古代提供科学依据的是(  )

A. 基因改造工程    B. 空间控制理论

C. 相对论    D. 量子论

 

查看答案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

A. 日心说    B. 量子论

C. 相对论    D. 经典力学

 

查看答案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 伽利略    B. 达尔文    C. 牛顿    D. 爱因斯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