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

A. 日心说    B. 量子论

C. 相对论    D. 经典力学

 

C 【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在1905年提出,广义相对论在1915年提出,所以相对论这个理论提出的时间和材料中“1919年”接近,另外相对论打破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可以说宣告了“牛顿观念的破产”,故C项正确。日心说是在16世纪最先由哥白尼提出,远远早于牛顿,不存在“牛顿观念破产”的说法, A项错误。量子理论1900年由普朗克提出,时间上与材料中“1919年”不符合,且量子理论是弥补了牛顿力学在认识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文章副标题为“宇宙新理论”应是宏观方面的理论,B项错误。材料中的“牛顿观念”即指牛顿的经典力学,与“牛顿观念的破产”自相矛盾,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 伽利略    B. 达尔文    C. 牛顿    D. 爱因斯坦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33年,国民政府为衔接浙赣线与沪杭线拟建钱塘江大桥,茅以升任工程处处长。当时,建桥需要500万元,浙江省只筹得200万元,工程直到1934年勉强凑齐经费才开工。……钱塘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势受山洪、海潮以及台风影响,江底流沙厚41米。对此,茅以升发明“射水法”“沉箱法”及“浮运法”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建桥末期,淞沪抗战正紧,为抗战需要,茅以升及其施工队冒着敌人的轰炸加速施工,1937年9月及10月铁路、公路相继通车,这是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建桥期间,茅以升吸收大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实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桥梁工程人才。……同年底战局恶化,12月23日茅以升从全局出发,深明大义,亲自指挥炸毁大桥。大桥自通车至炸毁,尚不足3个月,但抢运国家的物质到后方为数甚巨。仅杭州沦陷前3天,就有数十万难民通过大桥疏散至后方。

——据项海帆等《中国桥梁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茅以升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遇到的困难。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塘江大桥从修建到炸毁过程中茅以升的贡献。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0世纪所发生的战争显然从根上说是一种新形式的战争,即全面的战争。体现了工业化在军事行为方面产生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显示了全面战争的性质。战争越来越多地运用了更具破坏性的技术,战争组织不仅包括大规模的兵役征发,还包括政府通过强制规划和定量配给的方式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它还包括对媒体前所未有的控制,而且通过以煽动情绪为目的的强有力的宣传,激发起对国家事业的责任感,以及对敌人深深的非理性的仇视。全面战争的方式之一就是把军队和平民混淆起来,这种界限在先前的世界历史上常常限制了战争的破坏性。

全面战争,像任何主要的历史发展一样,都有着混合性的结果,改善了的政府经济政策通常采取了新的保护工人的政策,对劳动大军的军事动员常常会导致妇女地位的重大突破。组建技术研究机构的强大努力经常会对经济领域产生侧面的影响,如合成橡胶和其它新材料的发明。即使如此,全面战争造成的灾难仍然是引人注目的。那种把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都投入到军事行动中去的做法更能造成经济的崩溃。全面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产生了一种胜利者在战争结束的谈判中更缺乏弹性的倾向;曾经艰苦奋战的人们觉得很难宽厚地对待他们的敌人,寻求报复经常会引发新的紧张,这种紧张很快直接导致新的冲突。战争引发的情绪和混乱局面也会导致国内新的暴力行动。

——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l)根据材料,指出“全面战争”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一战后的史实,分析“全面战争”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公元829年(唐太和三年),李德裕任西川节度使,驻成都(今属四川)。李德裕来此之前,这里刚刚遭到一次战争的洗劫。南诏贵族攻占了戎、邛二州,并攻破了成都,掠去了大批人口和财物,西川人民遭受了一场大灾难。他到任后着手收拾残局,医治战争创伤。他注重调查研究,绘制了与南诏、吐蕃有关的军事地图。精减了老弱病残,选用善战而适应当地环境的士卒;同时又从当地每二百户中抽调一人作为民兵,在农闲时习武,有事打仗,无事务农,称为“雄边子弟”。在与南诏、吐蕃交界的险要之处分别修筑了杖义城和御侮城等城防。过去,从内地运粮供应黎、雟州,常在炎热的夏季送到,“地苦瘴毒,辇夫多死”。李德裕改为十月出发,盛夏之前粮食即可运到,“馈者不涉炎月,远民乃安”。他还下令把僧尼的私人庐舍全部拆掉,把占用的土地归还给农民耕种。当时蜀地河中小洲渚田有千余顷,都是肥沃的良田,原来由农民零星垦种,后被豪强兼并。李德裕“至则均其耕垦,首及贫弱,俾其利而一其征”。同时还着手改革弊风。当时蜀地很多人私卖女儿,使做富人妾,受人奴役。李德裕下令,凡买的妾,年龄在十三岁以上的,在夫家可役使三年;十三岁以下的役使五年。期满以后,要归还本人父母,严令限制买卖人口。

经过几年经营,西川“数年之内,夜犬不惊,疮痏之民,粗以完复”。从此西川的形势有了显著的好转,吐蕃、南诏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李德裕西川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德裕西川改革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二条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要求: 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所拟主题与信息解读一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