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公元829年(唐太和三年)...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公元829年(唐太和三年),李德裕任西川节度使,驻成都(今属四川)。李德裕来此之前,这里刚刚遭到一次战争的洗劫。南诏贵族攻占了戎、邛二州,并攻破了成都,掠去了大批人口和财物,西川人民遭受了一场大灾难。他到任后着手收拾残局,医治战争创伤。他注重调查研究,绘制了与南诏、吐蕃有关的军事地图。精减了老弱病残,选用善战而适应当地环境的士卒;同时又从当地每二百户中抽调一人作为民兵,在农闲时习武,有事打仗,无事务农,称为“雄边子弟”。在与南诏、吐蕃交界的险要之处分别修筑了杖义城和御侮城等城防。过去,从内地运粮供应黎、雟州,常在炎热的夏季送到,“地苦瘴毒,辇夫多死”。李德裕改为十月出发,盛夏之前粮食即可运到,“馈者不涉炎月,远民乃安”。他还下令把僧尼的私人庐舍全部拆掉,把占用的土地归还给农民耕种。当时蜀地河中小洲渚田有千余顷,都是肥沃的良田,原来由农民零星垦种,后被豪强兼并。李德裕“至则均其耕垦,首及贫弱,俾其利而一其征”。同时还着手改革弊风。当时蜀地很多人私卖女儿,使做富人妾,受人奴役。李德裕下令,凡买的妾,年龄在十三岁以上的,在夫家可役使三年;十三岁以下的役使五年。期满以后,要归还本人父母,严令限制买卖人口。

经过几年经营,西川“数年之内,夜犬不惊,疮痏之民,粗以完复”。从此西川的形势有了显著的好转,吐蕃、南诏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李德裕西川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德裕西川改革的作用。

 

(1)因素:租界的示范引领(或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政治运动的推动;先进人士的呼吁;防治疫灾的需要;政府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立法建设的推进。 特征:由从属临时机构到独立正式机构;由地方试行到中央推广;由机构设置混乱到形成系统的全国性卫生体系;中央卫生机构的级别不断提高。影响:推动了中国医药防疫事业的发展,使医疗卫生步入现代化轨道; 有利于降低疫病发病率,使居民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 促进了医疗科研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医学科研成就; 增强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有利于民众卫生意识的增强。 在推动民族觉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他注重调查研究,绘制了与南诏、吐蕃有关的军事地图”“精减了老弱病残,选用善战而适应当地环境的士卒; 同时又从当地每二百户中抽调一人作为民兵”“又在险要之处分别修筑了杖义城和 御侮城等城防” “至则均其耕垦,首及贫弱,俾其利而一其征”“严令限制买卖人口”可以得出李德裕西川改革的主要内容。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经过几年经营,西川‘数年之内,夜犬不惊,疮痏之民.粗以完复’。从此西川的形势有了显著的好转,吐蕃、南诏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可知李德裕西川改革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二条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要求: 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所拟主题与信息解读一致)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前期,政府未设立专门的救灾机构,沿袭了中国古代户部管理救荒的做法,救灾官员是临时差遣,不是专职。清末,官制改革中设立民政部,其执掌包括地方行政、自治、户口、风教、荒政等事项。民政部下设保息科,掌管官绅所办慈善事业、各地水早灾、善后赈济。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状况不断恶化,限制了救济资金的投入,政府社会救济资金的来源呈现出对社会筹资渠道的依赖。

——摘编自李俊岭《晚清社会救济进步与王朝灭亡的一致性》

材料二建国初期,1949年,我国失业率为23.6%,灾害性弱势群体统计数字大约4000万,占当时人口的16%。因此,在救济灾民时,民政、财政、农业、水利、林业、卫生、气象等多部门以及人民救济团体、科学研究机关都参与其中;在改造和救济妓女时,公安、民政、司法、卫生、劳动等系统和妇女组织协同作战;在救济资金的筹措上,有财政拨款,也有社会各界群众、团体和单位自愿捐赠。新中国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救助,要达到既助困又救人的目的,依靠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调控,既要采取发放急赈、以工代赈、安置就业等经济措施,也要让弱势群体学习文化、参加政治活动,如妓女要参加固定的政治学习、文化学习;乞丐每天要有8个半小时的学习和讨论时间。

——摘编自高冬梅《新中国简历初期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救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前期和晚期社会救济措施的差异以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政府相比,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救济措施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查看答案

1973年以前,法国的通胀率一直被控制在10%以内,但在1974年首次突破两位数达到15.2%,此后直至1981年,这一数字基本均在10%以上。这一局面

A. 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弱化    B. 证明人民资本主义失败

C. 说明经济危机始终如影随形    D. 影响一体化的外交政策

 

查看答案

面对史无前例的危急局面,任何人都不可能立刻拿出现成对策,罗斯福上台时心中亦没有一幅“新政”的完整蓝图,他只是认识到必须改变胡佛政府的“自然调节”放任政策,“既没有整顿经济的灵丹妙药,也没有什么奇特的计划”。材料意在说明罗斯福

A. 推崇凯恩斯主义

B. 面对危机束手无策

C. 新政缺乏实用性

D. 新政具有应急色彩

 

查看答案

近代确立的民主政体中,英国规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执行;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进行补充。这些规定的共同点是

A. 体现共和精神

B. 说明司法权独立

C. 防止专制独裁

D. 凸显行政权至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