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前期,政府未设立专门的救灾机构,沿袭了中国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前期,政府未设立专门的救灾机构,沿袭了中国古代户部管理救荒的做法,救灾官员是临时差遣,不是专职。清末,官制改革中设立民政部,其执掌包括地方行政、自治、户口、风教、荒政等事项。民政部下设保息科,掌管官绅所办慈善事业、各地水早灾、善后赈济。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状况不断恶化,限制了救济资金的投入,政府社会救济资金的来源呈现出对社会筹资渠道的依赖。

——摘编自李俊岭《晚清社会救济进步与王朝灭亡的一致性》

材料二建国初期,1949年,我国失业率为23.6%,灾害性弱势群体统计数字大约4000万,占当时人口的16%。因此,在救济灾民时,民政、财政、农业、水利、林业、卫生、气象等多部门以及人民救济团体、科学研究机关都参与其中;在改造和救济妓女时,公安、民政、司法、卫生、劳动等系统和妇女组织协同作战;在救济资金的筹措上,有财政拨款,也有社会各界群众、团体和单位自愿捐赠。新中国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救助,要达到既助困又救人的目的,依靠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手段调控,既要采取发放急赈、以工代赈、安置就业等经济措施,也要让弱势群体学习文化、参加政治活动,如妓女要参加固定的政治学习、文化学习;乞丐每天要有8个半小时的学习和讨论时间。

——摘编自高冬梅《新中国简历初期弱势群体及其社会救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前期和晚期社会救济措施的差异以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政府相比,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救济措施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41、(1)差异:清前期,未设立专门救济机构,临时差遣:后期,设立专职救济机构;依赖社会筹资。 原因:清前期,沿袭古代传统管理救荒做法。后期,西方民政救济制度传入;清政府财政状况的恶化;挽救濒临灭亡的统治。 (2)特点:救助主体和资金多元化;经济救助与政治、文化结合;国家、集体和个人结合。 意义:增强了弱势群体对新中国的认同感;体现了中共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基础;促进了社会稳定;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清朝前期,政府未设立专门的救灾机构,沿袭了中国古代户部管理教荒的做法,救灾官员是临时差遣……清末,官制改革中设立民政部……民政部下设保息科”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设立专门救济机构的角度分析清政府在前期和晚期社会救济措施的差异。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古代传统管理方法、西方民政救济制度、清政府财政状况、挽救统治等方面概括原因。 (2)本题根据材料“多部门以及人民救济团体、科学研究机关都参与其中……系统和妇女组织协同作战;在救济资金的筹措上,有财政拨款,也有社会各界群众、团体和单位自愿捐赠”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救助主体和资金、经济救助与政治文化结合、国家集体和个人结合等方面说明与清政府相比新中国建立初期社会救济措施的特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新中国的认同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巩固人民政权、国民经济恢复、社会稳定等方面简析其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3年以前,法国的通胀率一直被控制在10%以内,但在1974年首次突破两位数达到15.2%,此后直至1981年,这一数字基本均在10%以上。这一局面

A. 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弱化    B. 证明人民资本主义失败

C. 说明经济危机始终如影随形    D. 影响一体化的外交政策

 

查看答案

面对史无前例的危急局面,任何人都不可能立刻拿出现成对策,罗斯福上台时心中亦没有一幅“新政”的完整蓝图,他只是认识到必须改变胡佛政府的“自然调节”放任政策,“既没有整顿经济的灵丹妙药,也没有什么奇特的计划”。材料意在说明罗斯福

A. 推崇凯恩斯主义

B. 面对危机束手无策

C. 新政缺乏实用性

D. 新政具有应急色彩

 

查看答案

近代确立的民主政体中,英国规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执行;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进行补充。这些规定的共同点是

A. 体现共和精神

B. 说明司法权独立

C. 防止专制独裁

D. 凸显行政权至上

 

查看答案

1849年英国国会废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并从1850年开始生效,1840—186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网络。上述现象反映了

A. 英国殖民势力的衰弱

B. 工业革命的发展与要求

C.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 欧美国家工业化的完成

 

查看答案

《十二铜表法》规定:建筑物的周围应留二尺半宽的空地,以便通行;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荫不至影响邻地;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些条款体现的理念是

A.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 强调维护公共利益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注重兼顾多方利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