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

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

A. 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

B. 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

C. 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 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

 

B 【解析】1953年中国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材料中对于农产品和物资实行计划经济模式管理和销售,显然是保证工业化的顺利实施,故B正确;建国初期是工农业产品极端困乏,故A错误;经济体制改革是1978年以后,故C错误;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已经完成,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6年底,毛泽东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政,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这表明毛泽东认为

A. 私营经济能保留竞争机制,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

B. 俄国新经济政策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 需要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家市场才有益于国计民生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广告曾一度在全国各种新闻媒体上绝迹。1979年1月,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条商业广告,同年4月,财政部颁发文件,明确提出报社是宣传事业单位,但在财务管理上实行企业管理的办法。这些变化说明

A. 思想解放推动了新闻媒体的体制改革

B. 新闻立法成为新闻媒体改革的助推器

C. 经济特区成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

D. 城市体制改革助力新闻媒体的大发展

 

查看答案

伶人杨月楼与广东富家女阿宝私定婚姻,但是女方家族恃强凌弱,利用与上海县令的同乡之谊拆散这段婚姻,并以拐骗良家女的罪名将杨月楼定罪。《申报》自报道该案起就把县令作为抨击的对象。批评县令动用酷刑强迫杨月楼认罪。这主要说明《申报》:

A. 以新闻为本位的自觉意识

B. 不屈服于权贵的革命精神

C. 把为民请命作为办报宗旨

D. 即时准确地报道新闻事件

 

查看答案

1927年6月,潘光旦在《时事新报》上刊登“中国之家庭问题征求答案”的问卷调查。其中关于大小家庭制,主张完全保存大家庭者占29%,主张采取小家庭制者占40.5%,主张采取小家庭制供养祖、父辈生计但不同居者占61.8%,主张采取小家庭制祖、父辈由子孙辈轮流同居奉养者占64.7%。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 传统大家庭制的家庭养老送终的亲情观念被否定

B. 南京临时政府的“移风易俗”法令力推小家庭制

C. 近代社会新思潮熏陶下的人们普遍认同小家庭制

D. 对家庭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查看答案

民国成立之前,没有离婚的概念,只有男子可以休妻,甚至到20世纪上半期,很多妇女参加革命是因为家庭原因。如《红色娘子军》里的女战士不完全是被南霸天逼出来的,她们出走往往是受不了丈夫、公婆的压迫。材料反映的史实表明

A. 理学世俗化的影响深远

B. 辛亥革命使女性摆脱对家庭的依附

C. 影视剧固化大众的文化认知

D.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