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7年6月,潘光旦在《时事新报》上刊登“中国之家庭问题征求答案”的问卷调查。...

1927年6月,潘光旦在《时事新报》上刊登“中国之家庭问题征求答案”的问卷调查。其中关于大小家庭制,主张完全保存大家庭者占29%,主张采取小家庭制者占40.5%,主张采取小家庭制供养祖、父辈生计但不同居者占61.8%,主张采取小家庭制祖、父辈由子孙辈轮流同居奉养者占64.7%。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 传统大家庭制的家庭养老送终的亲情观念被否定

B. 南京临时政府的“移风易俗”法令力推小家庭制

C. 近代社会新思潮熏陶下的人们普遍认同小家庭制

D. 对家庭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C 【解析】材料信息“主张采取小家庭制供养祖、父辈生计但不同居者占61.8%,主张采取小家庭制祖、父辈由子孙辈轮流同居奉养者占64.7%”说明家庭养老送终的亲情观念仍占主流,故A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存在于1912年1月—3月,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主张完全保存大家庭者占29%,主张采取小家庭制者占40.5%,主张采取小家庭制供养祖、父辈生计但不同居者占61.8%,主张采取小家庭制祖、父辈由子孙辈轮流同居奉养者占64.7%”说明人们大多认同小家庭制,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对家庭制的改造运动,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国成立之前,没有离婚的概念,只有男子可以休妻,甚至到20世纪上半期,很多妇女参加革命是因为家庭原因。如《红色娘子军》里的女战士不完全是被南霸天逼出来的,她们出走往往是受不了丈夫、公婆的压迫。材料反映的史实表明

A. 理学世俗化的影响深远

B. 辛亥革命使女性摆脱对家庭的依附

C. 影视剧固化大众的文化认知

D.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查看答案

下面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申报》关于女工的一些描述: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材料的观点

A. 同情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

B. 主张女性接受现代教育

C. 存在明显的性别歧视

D. 反对女性远离现代工业

 

查看答案

下面为李文冶引用清末1888年5个地区的实地调查,计算出的雇工经营与土地出租的收益比较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

地区

土地出租收益/雇工经营收益

江苏南部

1.34

浙江杭州

2.79

广东汕头

1.56

湖北广济

2.05

山东莱州

0.83

 

 

A. 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 农业经营的资本主义化加剧

D. 南方的土地比北方更加市场化

 

查看答案

阅读《1894—1920年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表》,此阶段

 

1894--1914

1914--1920

1894—1920

外国在华资本

15.83%

4.50%

13.11%

本国资本其中:官僚资本民族资本

14.44%

6.31%

11.88%

14.54%

3.81%

10.71%

15.08%

10.54%

13.84%

 

 

A. 官僚资本因甲午战争失败而衰退

B. 重工业资本超过轻工业资本

C. 外国资本因特权而占据主导地位

D. 民族资本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查看答案

台湾学者张玉法指出,在1860-1916年,社会领导阶层不仅来自新旧士绅,也来自新知识分子。后者大约为前者的十倍。1905年以前,社会领导阶层来自新知识分子者较少,到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新知识分子逐渐取代了士绅而为社会的领导阶层。这种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

A.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推手

B. 阶层变动源于经济结构变化

C. 政治制度变革制约社会演进

D. 封建地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