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项中...

(题文)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①石斧

②耧车

③骨镰

④曲柄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A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的农业经营方式,属于原始生荒耕作制,先用石斧和骨镰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后用火焚烧,故①③都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故A选项正确;耧车属于西汉时期的农业工具,故②错误;曲柄锄属于铁农具,也在西汉时期,故④错误,故BCD都排除。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余光中先生是一位生在大陆,成名于港台的著名诗人。他创作风格的轨迹基本体现了台湾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早年熟读的“日暮道且远,游子思故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些思乡的诗句可以说无时无刻不被眼前的“有家不能归,有根不能寻”的现实所引发。作为背负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富有激情的诗人,这种感情长期郁于心中,一旦爆发便如决堤的江河之水一发而不可收拾。他在诗中曾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摘编自《余光中‘乡愁四韵’赏析》

(1)根据材料,概括余光中创作风格的特点,并分析其创作乡愁诗的情感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余光中乡愁诗的创作背景。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73年1月23日,美国和越南代表正式签署了结束越南战争的巴黎协议,历时12年的侵越战争宣告结束。尼克松总统在其对越南战争的总结中说:“很少有国家曾享有1959年美国对北越的那种军事优势。战争的一方是一个核超级大国,国民生产总值5000亿美元,武装力量超过100万,人口1.8亿;而另一方是一个军事小国,国民生产总值不到20亿美元,武装力量25万人,人口不足1600万,从纸面上看,这场战争对另一方来说是毫无希望的力量悬殊之战。”

——摘自《正义战争论视域下的越南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越南战争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颁布《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男工人年满60岁,女工人年满50岁,由劳动保险基金付给其数额为本人工资的35%~60%的养老补助费,实施范围包括铁路、邮电、航运及有职工100人以上的工厂、矿场。《劳动保险条例》的颁布在当时是件大事,那时的工人都争阅报纸,互相恭喜,有的工人还组织腰鼓队到各车间报喜。工人还在讨论会上发言:“从来工厂都是养少不养老。年轻力壮时让你干活儿,老了干不动时就叫你滚蛋。哪里有人老了,每年还给你发养老金的好事?”

1953年,政务院对《劳动保险条例》进行修改,把实施范围扩大到工、矿、交通部门的基建企业单位和国营建筑公司。同时还规定本企业工龄满5年未满10年者,付给本人工资的50%;已满10年未满15年者,付给本人工资60%;满15年及15年以上者,付给本人工资70%。符合退休规定的工人如需要继续工作,除工资照发,另按月给付在职养老补助费。1955年又将女干部退休年龄提高到55岁。从此,我国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普遍实行退休制度。

——摘编自孟昭华《中国民政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20世纪50年代养老退休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养老退休制度改革的意义及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代表人物

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或评价

公元前5世纪

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

“东方文化是一切文化和一切智慧的摇篮。”

公元4世纪

希腊史学家马尔塞林

“赛里斯国疆域辽阔,沃原千里……物产也很丰富,有五谷杂粮、干鲜水果、牛羊牲畜,真是应有尽有,品繁而量众。’

公元1304年

法国传教士孟特高维诺

“世界上没有任何国王能够以其帝国的辽阔疆域、人数众多的居民及其巨额财富而与大汗相媲美。”他服膺于中国人的宽容。

公元1739年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广阔、最美丽、人口最多、管理得最好的国家”。“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

公元1793年

英方使华代表马戛尔尼

“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重大的损失,那么英军只需几艘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

公元1895年

德皇威廉二世

欧洲主要国家的统治者们不约而同地收到一幅寄送的油画,幅名叫《黄祸》的画上,代表德、俄、英等7个西方国家的女神,正拿着式器准备抵御即将来临的来自东方的进攻。在远方滚滚烟尘中,类似佛陀的恶神驾驭东方恶龙正在逼近。

公元1993年

美国学者芒罗

“中国龙已经觉醒,全世界将面临威胁。”

公元1997年

日本学者观堂义宪

“面向21世纪,中国朝着再度成为世界中心的目标迈出了一步。”

 

 

 

——摘编自《世界新闻报》文章《外国人看中国2500年——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

上表为公元前5世纪~公元20世纪外国人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和评价。从表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颁发了《唐律·仪制令》,其中一条规定:“凡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后来依据这些原则衍生出一些具体条款:“不得在街市走马”、“不得在人众中走马”的规定,后世演化成为“限速”和“人车分流”等现代交通规定;“以船载客,需事先订价,不得超载”的规定,在现代演化成为“禁止超载”的规定;“不得在中流索价”的规定,演化成为保护乘客交易安全的现代条款。此外,唐代对交通违法的处理十分严厉,《唐律杂律》中亦载:“诸违令者,笞五十,别式减一等。”由此可见,在唐代,我国的交通管理立法原则已经和现今相差无几。

材料二罗马帝国的道路多为军备所设置,骑士们上马首先要从左侧进行,左侧路基会稍高些便于上马,所以演变成为骑士“靠左走”。罗马帝国对外扩张将“靠左走”的“交通规则”带到了整个欧洲。在1300年,罗马教皇卜尼法八世宣称“条条大路通罗马”,同时他还规定,来罗马朝圣者需要靠左侧行走。欧洲的贵族仍大多保持靠左行走的习惯,而农民在赶车挥鞭之时,坐在左边更顺手些,所以更多地选择从下面行驶。欧洲在18世纪中期以前没有明确的交通法律,主要依靠的是欧洲各国的习惯。

——以上材料摘编自《道路交通规则起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交通法规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西方交通法规特点不同的原因并说明对中西方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