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代表人物 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或评价 公元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代表人物

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或评价

公元前5世纪

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

“东方文化是一切文化和一切智慧的摇篮。”

公元4世纪

希腊史学家马尔塞林

“赛里斯国疆域辽阔,沃原千里……物产也很丰富,有五谷杂粮、干鲜水果、牛羊牲畜,真是应有尽有,品繁而量众。’

公元1304年

法国传教士孟特高维诺

“世界上没有任何国王能够以其帝国的辽阔疆域、人数众多的居民及其巨额财富而与大汗相媲美。”他服膺于中国人的宽容。

公元1739年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广阔、最美丽、人口最多、管理得最好的国家”。“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

公元1793年

英方使华代表马戛尔尼

“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重大的损失,那么英军只需几艘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

公元1895年

德皇威廉二世

欧洲主要国家的统治者们不约而同地收到一幅寄送的油画,幅名叫《黄祸》的画上,代表德、俄、英等7个西方国家的女神,正拿着式器准备抵御即将来临的来自东方的进攻。在远方滚滚烟尘中,类似佛陀的恶神驾驭东方恶龙正在逼近。

公元1993年

美国学者芒罗

“中国龙已经觉醒,全世界将面临威胁。”

公元1997年

日本学者观堂义宪

“面向21世纪,中国朝着再度成为世界中心的目标迈出了一步。”

 

 

 

——摘编自《世界新闻报》文章《外国人看中国2500年——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

上表为公元前5世纪~公元20世纪外国人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和评价。从表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示例: 论题:外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和评价受多种因素影响。 阐述:地理交通自然因素。古代交通不便,外国人对中国认知较为模糊不准确,近代以来世界市场形成,世界连为-体,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逐渐清晰。中国的国家实力。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外国人大多对中国充满好感和美慕;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基于自身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大多轻蔑诽谤中国;现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大大提升,西方国家对中国既肯定又疑惧,态度较为复杂。民族利益和阶级立场。伏尔泰赞美中国的重要原因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对抗法国封建王权和教权,宣扬启蒙思想;美国学者芒罗宜扬“中国威胁论”是美国霸权主义在文化领域的体现。总之,我们应坚持中国道路,维护中国国际形象,辩证看待外国人对我国的评价。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公元前5世纪~公元20世纪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从材料中的“东方文化是一切文化和一切智慧的摇篮。”“世界上没有任何国王能够以其帝国的辽阔疆域、人数众多的居民及其巨额财富而与大汗相媲美。”等信息可以看出,对古代中国,外国人大多充满好感和羡慕;从材料中的“欧洲主要国家的统治者们不约而同地收到一幅寄送的油画,名叫《黄祸》的画上,代表德、俄、英等7个西方国家的女神,正拿着式器准备抵御即将来临的来自东方的进攻。在远方滚滚烟尘中,类似佛陀的恶神驾驭东方恶龙正在逼近”可以看出,近代时期外国人大多轻蔑诽谤中国;从材料中的“中国龙已经觉醒,全世界将面临威胁。”“面向21世纪,中国朝着再度成为世界中心的目标迈出了一步。”来看,在当代,外国人对中国的认识比较复杂。据此首先确定论题“外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和评价受多种因素影响。”或“外国人对中国形象认知和评价的变化”,选定一个论题,然后根据材料信息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进行论证。论题要明确,论述过程要做到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颁发了《唐律·仪制令》,其中一条规定:“凡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后来依据这些原则衍生出一些具体条款:“不得在街市走马”、“不得在人众中走马”的规定,后世演化成为“限速”和“人车分流”等现代交通规定;“以船载客,需事先订价,不得超载”的规定,在现代演化成为“禁止超载”的规定;“不得在中流索价”的规定,演化成为保护乘客交易安全的现代条款。此外,唐代对交通违法的处理十分严厉,《唐律杂律》中亦载:“诸违令者,笞五十,别式减一等。”由此可见,在唐代,我国的交通管理立法原则已经和现今相差无几。

材料二罗马帝国的道路多为军备所设置,骑士们上马首先要从左侧进行,左侧路基会稍高些便于上马,所以演变成为骑士“靠左走”。罗马帝国对外扩张将“靠左走”的“交通规则”带到了整个欧洲。在1300年,罗马教皇卜尼法八世宣称“条条大路通罗马”,同时他还规定,来罗马朝圣者需要靠左侧行走。欧洲的贵族仍大多保持靠左行走的习惯,而农民在赶车挥鞭之时,坐在左边更顺手些,所以更多地选择从下面行驶。欧洲在18世纪中期以前没有明确的交通法律,主要依靠的是欧洲各国的习惯。

——以上材料摘编自《道路交通规则起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交通法规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西方交通法规特点不同的原因并说明对中西方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中国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新兴国家争取了更多权力。德国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东欧、中亚等地区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体系中。若从政治史角度来阐释该材料,最为恰当的是

A. 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

B. 中国是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

C. 政治多极化将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D. 新兴国家将极大冲击旧的世界殖民体系

 

查看答案

1933年4月,美国政府宣布禁止黄金出口。1934年政府规定: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12.%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美国政府这些措施

A. 导致美元丧失了世界货币地位

B. 增强了本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C. 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D. 消除了经济危机对本国的冲击

 

查看答案

斯大林逝世后,从赫鲁晓夫直到叶利钦对斯大林的评价,都极力贬低斯大林,甚至恶毒谩骂斯大林。相反,英国首相丘吉尔却称赞斯大林“是个卓越的人物,令我们残酷的时代敬仰,他在其中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这提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

A. 以历史亲历者的标准来衡量

B. 以社会需要标准来考察

C. 重视当事人所处的历史条件

D. 注重评判者的阶级立场

 

查看答案

1877年,法国君主派总统麦克马洪迫使共和派总理西蒙辞职,另行组建君主派内阁,解散对新内阁投不信任票的众议院。但是共和派在接下来的众议院选举中获胜,重掌组阁权,1878年共和派又获参议院多数。上述过程说明了

A. 总统违背了第三共和国宪法

B. 共和制度得到广大民众支持

C. 共和制度通过宪法形式确立

D. 君主派已被清除出法国政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