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很多中国学者认为...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很多中国学者认为“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已变成了时代标语,经济统制的呼声日高,“拯救这末日的厄运最普遍有力的手段就是所谓的‘计划经济’或‘统制经济’”。1934年上海商会向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实行统制工业政策的要求。自1935至1937年,南京政府及其官员加强了参加商业、工业和银行业的活动,政府举办的工商业迅猛增长,掌握了工商业和金融业的领导权。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名为“计划经济”的战时经济方针,使国民经济实现计划化和军事化,其实质就是经济统制;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统制经济”,1941年确立起统制经济体制,并全面实施;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国家总动员法》的领布,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进入其强化阶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民政府实行的统制经济政策。

 

(1)背景:经济大危机的冲击;苏联经济政策及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日本侵华的加剧。 (2)评价: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抗战胜利莫定了物质基础;导致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打击了私营企业,成为国民政府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 【解析】(1)根据材料中“20世纪30年代初”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的影响、苏联和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日本侵华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2)从材料“政府举办的工商业迅猛增长,掌握了工商业和金融业的领导权”“战时经济方针,使国民经济实现计划化和军事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自陈一然主编《亲历共和国60年: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与决策》目录

根据材料,提取一项或两项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

——摘编自李晓语《钱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材料二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做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英国人极为尊崇经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如钱乘旦所言。“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

——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中、英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方案。该方案反映了

A. 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

B. 国际间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C.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均衡发展

D. 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控制的丧失

 

查看答案

阅读下表

导致1700—1800年欧洲人口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是

A. 国家政策的刺激

B. 医疗技术的进步

C. 农业生产力的进步

D. 工业革命的推动

 

查看答案

众所周知,欧洲著名城市首先出现在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也最早萌发于地中海沿岸。然而,到了18世纪,远在大西洋的英国却成为资本主义霸主,这主要因为

A. 英国地理位置优越    B.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C. 意大利的文化传统    D. 英国注重资本原始积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